在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南车制造”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牵引旅客列车2300公里一站直达,刷新了世界铁路机车“马拉松”长跑纪录;
在世界最高海拔的青藏铁路线上,“南车制造”高原客车“雪域神舟”将人们“坐着火车去西藏”的梦想变成现实;
在澳大利亚,“南车制造”40吨轴重货车成为矿石运输的主力;
在哈萨克斯坦,“南车制造”电力机车“开”上了该国铁路建成100周年纪念邮票……
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版图上,“南车制造”正代表着“中国创造”的新形象,展示着我国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装备技术的创新实力。
“作为国有企业,中国南车必须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力,”中国南车集团公司总经理赵小刚深感肩上重担,公司名称的英文缩写CSR恰好与“企业社会责任”的英文缩写相同,“通过技术创新与机制改革,中国南车旗下的老国企正在焕发新生机,在世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分工中赢得更多话语权。”
技术创新??
“以我为主”开放式创新,克服引进技术后“消化不良”
6月初,在京津城际铁路热滑测试中,由中国南车制造的时速300公里动车组跑出了380公里的时速,机车鼻部掀起的大风超过了15级台风的风速,而坐在车内却几乎感觉不到晃动或眩晕。
“中国南车目前已全面系统地掌握了动车组总成、车体、转向架等关键技术,这意味着中国铁路客运装备制造已经跨入世界高速技术的最前沿。”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表示。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铁路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大规模的铁路建设,尤其是高速铁路的修建,亟待建立一套高水平的中国技术标准。然而,处于世纪之交的我国机车车辆装备工业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如果高速列车完全依靠自主研发,近20年的研制周期,铁路发展等不起,经济社会发展更等不起;如果依靠技术引进,会不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怪圈,让出了市场,却没有换回技术?
“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中国南车必须以掌握核心技术作为立身之本。”集团党委书记郑昌泓介绍,在技术引进中处理好“三大关系”,进行开放式创新,使南车迅速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引进技术首先不能在合资合作中放弃自己的品牌和市场,开放式创新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有、被我所用。因此,无论在出口印度的新型高端地铁车辆上,还是在创造世界铁路重载奇迹的“和谐1型”电力机车上,都会标有醒目的“南车制造”。
引进技术关键在于消化吸收,进行技术引进的配套投入。事实上,缺乏对引进技术后的自主开发投入,一直是我国企业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瓶颈”。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费用的平均比例仅为1∶0.06,而中国南车的这一比例达到了1∶3。有了资金支持,中国南车已拥有变流技术国家工程中心、高速列车国家工程实验室和5家国家认定技术中心、4个博士后工作站等一批“消化吸收主力军”,并在美国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工业电力电子研发中心。
引进技术后,更要快速建立基础的研发平台、制造平台和产学研联合开发平台,给自主创新预留空间。2004年,中国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内,不仅实现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国产化批量生产,而且搭建起了国际先进的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自主研制出了中国首列时速300公里动车组。
南车副总工程师朱龙驹感叹道,南车用短短三四年时间,走完国外企业二三十年的历程,超常规的跨越靠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搞创新”,靠的是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
机制改革??
“瘦身强体”整合产业链,避免集团重组后“大而不强”
如果把技术引进比喻为“输血”,那么开放式创新就是“造血”,而持久健康的“造血”能力,必须有一套有活力的经营机制与管理体制作保障。
对南车集团这样配套完整产业链的典型传统国企,要走出“主业不大,辅业不强,重复布局,资源分散”的尴尬境地,“瘦身强体”进行产业整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集团成立以来涉及面最广、力度最大的长江流域货车业务资源整合堪称代表。整合之前,5家企业均从事铁路货车的整车生产,其产能总和低于8000辆,而各厂效益从连续7年亏损到每年出口额近1亿美元,差距悬殊。2007年11月,整合之后组建的中国南车集团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总部建成公司的营销中心、研发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各分公司专业分工,区别定位,共同组成有机衔接的完整产业链。一个具有年新造货车11000辆、修理货车17000辆和出口配件40000吨能力的亚洲最大规模货车研发制造基地正在形成。据测算,在整合初期,仅武汉分公司预计就可实现销售收入11.59亿元,比整合前增长18%。
在“主机产品集约化,重要零部件专业化、一般零部件市场化、后勤辅助社会化”的指导下,南车大手笔地调整产业布局:集团三级以下企业从2000年底的400多家减至目前的90余家,营业收入由2000年成立之初的10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327亿元,经营规模增长2倍,年均递增17.5%。目前,中国南车销售收入、制造能力和生产规模已跻身世界业内五强。
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滞,2008年,中国南车又先后实现了国内地铁车辆在香港和印度这两个境外市场上的“零突破”。目前,南车整机出口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