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危机了,中国记者出动了。一上网,能看到很多中国记者发自越南的稿件,一打电话约采访,数得出名的中方头脑们已接受了7、8拨记者的访问。然而,一番冲刺后,不少中国同行回国前说,越南无危机。
观光客无法体察到这个国家的全部,他们只能看到舞照跳,马照跑。
河内的酒店还有赌场,赌场边食肆凌晨2点还人声鼎沸。
越南到底有没有危机? “祸”起数字 2008年5月,越南CPI同比增幅高达25.2%;越南胡志明交易所指数下跌60%,连续27个跌停板;楼市下跌30%~50%;美元兑越盾汇率大幅升值,从1:15500跌至1:18850;2008年1~5月,越南的贸易逆差144亿美元(2007年全年为120亿美元),外汇储备仅10亿美元。
懂点宏观经济的人都知道,这些数字就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处于极其危险的边缘。它具备了典型货币危机的所有基本因素:通货膨胀恶化,经常账户高赤字,外汇储备少,货币价格过高等。
正因为这些数据,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公司在5月份将越南的主权债务评级调整为负面,各大国际投行也纷纷发表不利于越南的分析报告,并由此掀起一轮中国媒体对越南经济问题的关注。
中国与越南相似之处太多。首先,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次,中国在1978年开始搞改革开放,越南在1986年开始搞改革创新;中国保持了30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越南在最近10年,GDP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甚至在调控手段上也如出一辙。2008年年初,中国发改委限令80多种关系到民生的产品、服务不许涨价,越南在调控物价上亦使出同样的手段。
关注越南的当下,似乎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但深入这个国家实地考察却会发现,越南经济出现的危机对中国经济可借鉴的地方不多,因为本来就是两个不同重量级的经济体,受影响最大的还是越南民众。
底层民众受损最大 60岁越南股民阮文强的股龄与越南股市同龄。1998年,他就开始阅读各种中国股市报刊,其中最常读的就是《证券市场周刊》(当时分为综合刊和市场刊??《证券市场红周刊》的前身,两刊曾创下每周100万册的发行记录)。所以,当2007年越南股市一开设,老阮毫不犹豫地掏出所有的资金入市。当年7月28日,老阮买到了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批股票2000股海防纸厂。一辈子的人生历练,8年的股海翻腾,如今身家约500万元人民币的老阮把经济问题看得很透彻:外国人不了解越南,他们炒他们的数字,我们过我们的生活。
但是,看这些中产阶级与白领的生活,你感受不到物价高企对他们的影响。而在贫富差距较大的越南,底层民众的生活受损最大。
首先,底层家庭较大一笔开支是汽油。越南是摩托车国度,2008年1~5月,成品油价格上调了4000越盾(1元人民币约等于2500越盾),至14500盾/升。以每天1升的平均使用量计算,一个月约花费40~45万越盾。而一个普通越南工人的月收入为150~200万越盾,这意味着仅汽油开支一项,就占其月收入的近四分之一。因此,有点钱的越南人已经改骑电单车,没钱的只能坐大巴。
其次,肉价贵了。猪里脊肉在半年内涨了3倍,6月20日,胡志明市一个农贸市场的价格为12万盾/公斤,1公斤猪肉就相当于普通工人8%的月工资,幸亏很多越南人只爱吃菜不爱吃肉。而作为一个大米净出口国,越南米价竟然也翻倍上涨。6月20日,该农贸市场每公斤米价约1.5~1.9万盾。这些基本生活费用,让越南底层民众不堪重负。
牺牲速度换平安 连年征战,越南人民的忍耐能力很强,因为过惯了更苦的日子。面对这样的高物价,越南人民仅仅聚在一起喝咖啡时,偶尔私下埋怨一番。至于外界获悉的无数起罢工,都是中资、日资等联营、独资企业工人闹腾的,而越南上规模的企业都是国企,没有一家工人闹事。
在越南的外资制造业企业目前确实很慌神:到底卖货还是不卖货?不卖,丢掉了市场,卖则意味着亏损。越南工业配套能力差,零配件基本上靠进口,且使用美元、人民币计价,而销售出去回收的是越盾。一旦越盾出现大幅贬值,比如说贬值10%,汇兑损失就能让在越的制造企业颗粒无收;如果贬值更多,就意味着裤子都输掉。这样的困难,同样存在于越南企业。
怎么解决当下的难题?越南政府开出的方子是:控制物价、砍掉投资项目、减少对外出口、严格外汇、汇率管制。就实际情况看,可以采用一切行政手段干预价格;而自6月12日起,越南央行执行新的利率政策,让美元兑越盾汇率基本保持在1:16600~17000之间。
由此,观察人士认为,这次越南经济出现的难题正在考验该国政府的掌控平衡能力。尽管压住物价、稳住汇率、投资刹车,其结果必然牺牲经济增速。可如果不采取紧缩政策,越南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可能真就出轨了。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chuangangc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