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新闻 > 要闻快报 > 国资委2008国企典型巡访活动 > 走进中交集团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整体介绍

  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国企改革大力推进的时代背景下,2005年12月,原中国港湾建设(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港”)与原中国路桥(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路”)以强强联合、新设合并方式重组成立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

2006年10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全部主营业务及资产作为投入,独家发起创立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股份”),并于2006年12月在香港联交所成功整体上市,成为具有国际资本背景的国有控股企业。

  三年来,我们工作的主要经验,包括5个方面。一是实现战略重组,完成整体上市;二是稳固传统业务,开拓新兴市场;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增强发展能力;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实施领先战略;五是提高跨国指数,实施“走出去”战略。

  一、实现战略重组,完成整体上市

  原中国路桥和中国港湾同为诞生于计划经济年代、交通部管理的国有企业,两集团规模相当、业务相近、文化相似,都是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要企业。重组之前,双方都有业务扩张的愿望和行动。按照中央调整国有企业产业布局、推进结构调整的战略部署,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指导下,两集团采用了新设合并方式进行重组,创立了中交集团。成功采取新设合并的方式重组,在国企改革中,中交集团是第一次。

  在战略重组过程中,集团党委一是抓人格魅力的修养,倡导“德是做人为官的灵魂,德高才能望重;以德立威,才能众望所归”的领导理念。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重组和整体上市工作中,班子成员身先士卒,废寝忘食,显示了超强的政治素质和人格力量。二是把遵纪守法作为本能来修炼,常念“正气经”,常敲“警示钟”,做到“制度使其不能,教育使其不为,严惩使其不敢”。三是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通过“定机构、定职责、定编制、定岗位、定人员”,对中层干部采取“机构设置适当放宽,人员编制适当增加,下属企业适当安排,双方比例适当兼顾”;对一般员工实行“港湾路桥留一点,总部机关富余点,下属企业分流点,双方比例兼顾点”,使每一个员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做到了“工作不断,人心不乱”,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四是把诚信共赢作为基本价值取向,牢固树立“诚信服务,优质回报,不断超越”的经营理念,发扬“干一项工程,创一个品牌,树一座丰碑,拓一片市场”的优良传统,铸造精品,回报社会。

  实现战略重组后,中交集团通过资源整合,整合原中港集团和路桥集团的各自优势,以全新的姿态参与国际和国内市场竞争,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经营稳步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攀升,集团经营、管理、改革等各项工作驶入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重组后的中交集团,各项经济指标较重组前实现跨越式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资产总额由610亿元增长到1760亿元,年均增长42.3%;新签合同额由808亿元增长到2343亿元,年均增长42.5%;完成营业收入由664亿元增长到1520亿元,年均增长31.1%;实现利润由15.8亿元增长到82.5亿元,年均增长73.3%。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很好的实现了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完成战略重组后,如何实现中交集团做强做大,从而产生强联强、变更强的聚合效应,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力军,是摆在新集团领导班子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全面分析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中交集团确定了“独家发起,整体上市,谋求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改革思路。

  作为第一家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和第一家在国际资本市场整体上市的交通基建企业,在没有先例可供借鉴的基础上,集团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609家下属机构进行了重组,对117家企业进行了改制;完成了526宗土地评估,2255宗物业评估;4年10期、2704家报表单位审计,近280万张各类财务报表的填报,最终使535家法人单位和54家分支机构全部纳入上市范围。2006年10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全部主营业务及相关资产作为投入,独家发起创立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批准,2006年12月15日,中交股份在香港成功上市,共发行40.25亿H股,募集资金24亿美元。

  中交集团的整体上市创造了多项发行纪录:2006年全球十大IPO之一;全球基建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IPO;中央企业第一家整体上市、不留存续的企业;香港有史以来发行规模10亿美元以上超额认购倍数最高(除招商银行外)的香港公开发行。由于规范的管理和优良的业绩,2007年1月3日,中交股份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MSCI)指数,3月12日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7月份又在《财富》杂志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中跻身十强。2007年12月31日,公司流通市值987 亿港元,总市值3227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建筑公司,被视为中国建筑业最具代表性的上市公司。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企业2000强”中,中交股份位列中国大陆企业第14位、中国大陆建筑企业第1位。

  二、稳固传统业务,开拓新兴市场

  2007年以来,中交集团坚持“高端运作,运作高端”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传统产业品牌化、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领导班子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架构了“传统市场品牌化,主营市场规模化,新兴市场高端化”发展战略,确立了“一强、二优、三飞跃”的三年发展目标,明晰了基建、设计、疏浚、装备、投资和海外等六大板块业务,强化了“以诚取信、以信取誉、以誉取益”的市场营销理念,持续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一是交通建设领域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集团设计和承建的众多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创造了我国乃至亚洲和世界水工、桥梁建设史上诸多“第一”和“之最”。如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规模和技术难度堪称世界之最;苏通长江大桥为世界上主塔最高、群桩基础规模最大、斜拉索最长、跨径最大的斜拉桥;杭州湾大桥为世界上最长的公路跨海大桥等。二是主营业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基建业务不断做大做强,巩固了优势地位;设计业务实现持续增长,引领国内勘设市场;疏浚业务竞争力显著提升,保持了旺盛发展态势;装备业务实力增强,稳居世界领先水平;海外业务拓展迅猛,实现历史性跨越;投资业务成为发展引擎,拉动了主营业务发展。经营领域获得重大突破,铁路建设实现较快发展,先后中标哈大、京沪高铁等项目,施工单线总里程近2000公里,合同总额达469亿元。三是“科技强企”的先导作用进一步彰显。按照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6月视察振华港机时关于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整合了集团内部技术研发资源,规划了集团重点实验室的体系构架和布局,组建了中国交通建设工程学院,依托一支由3位工程院院士、13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近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万余名各类专业人员组成的科技、管理人才团队,获得109项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承担了国家70%以上的公路水运行业标准的编制、修订任务,先后荣获16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詹天佑大奖、28项国家级工法等。连续两年被国资委评为A类企业。2007年度,中交集团在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位居第17位和第23位,成为全球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企业第1名、全球最大国际设计公司中国企业第1名。中交股份相继被纳入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前10强;2007年12月31日公司总市值达到3227亿港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建筑公司。2008年,中交集团将进入世界500强。目前,中交集团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建设及设计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和施工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疏浚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

  2007年以来,集团及时把握国家铁路建设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机遇,实现了铁路建设市场开发和施工生产的重大突破。2007年承揽铁路工程项目6个,新签合同额227.23亿元,同比增长286%;共承担铁路施工任务16项,合同总额达330亿元,单线里程1500余公里,完成营业额41.83亿元,同比增长222%。2007年8月11日,集团中标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合同,总金额超过208亿元,这是集团成立以来承揽的最大单项施工合同,标志着集团高等级铁路施工组织能力、技术水平和履约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由铁路建设的生力军成为主力军。2008年1月5日,集团中标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THTJ-6标段,全长153.74公里,中标价137亿元,进一步巩固了集团作为我国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地位。2008年3月,集团又中标新建铁路大瑞线大理至保山段施工监理二标,成为国内首家独立进入铁路监理市场的路外企业,也标志着集团设计、施工、监理全面进入铁路市场。

  2007年以来,集团境外业务发展迅速,营业规模稳步提高,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经营指标持续攀升,承揽项目正逐步由施工承包向国际工程高端市场转变。集团相继中标了马来西亚滨城二桥项目(12.3亿美元)、安哥拉洛比托港扩建项目(11.9亿美元)、安哥拉北方道路改建项目(6.6亿美元)、沙特阿拉伯扎瓦尔港口项目(5.8亿美元)、利比亚米苏拉塔房建项目(5.5亿美元)等。以上项目的成功取得,为实现集团从跨国经营向跨国集团的转变提供强大动力。上海振华2007年完成产值210亿元,成功开拓了土耳其、利比亚、乌克兰、厄瓜多尔、越南等9个国家,产品销售到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主要产品集装箱起重机械继续占领全球74%以上的份额,雄居本行业榜首。

  2007年4月,集团成立了投资公司,确立了“以生产经营为基础、以资本经营为支撑、以板块业务为单元、以投资业务拉动主营业务为导向”的盈利模式。通过资本运作,在BT、BOT、BOO、BOOT等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进入高附加值的“上游”市场,从而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投资公司组建以来,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成绩突出,2007年成功承揽并签署了湖南岳阳城陵矶港区一期BOO项目、贵阳至都匀高速公路BOT项目等,共涉及投资额约110.5亿元。这些项目均由中交股份相关单位进行设计施工总承包,预计拉动集团主营业务120亿元以上。集团原有以BT、BOT模式实施的山西晋侯高速公路顺利通车,重庆朝天门大桥胜利合拢,佛山广明高速公路项目进展顺利。公司和哈尔滨、大连、连云港等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展开多样的合作。

  海洋经济方兴未艾,公司充分发挥已有海洋施工技术优势,争取在海洋工程、海洋矿藏开发、绿色能源领域实现突破。公司已经开始大力开拓海上重工中业务,并取得重大突破,海上4000吨、7500吨全回转浮吊已经研制成功, 13000吨浮吊、28000吨巨型水上浮吊也已提上议事日程。这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将是国家装备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

  三是加强基础管理,增强发展能力

  2007年以来,集团编制了《2007年-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中交股份“成为世界一流建筑企业”的中长期战略定位和“让世界更加畅通”的企业愿景,明确了“一强、二优、三飞跃”的战略目标,使集团发展战略更加清晰;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推进全面预算,强化项目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推行集中采购,与中石化签订了沥青供应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燃集团签署了燃油供应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纺院签署了高分子土工合成材料采购战略框架协议等;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管理流程,编制集团《总部规章制度汇编》,适用于集团各单位的《规章制度汇编》,以及《流程手册》,形成了涵盖集团全部工作内容的统一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建筑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竞争很激烈,生产经营利润较薄。2007年中交集团实现利润82.5亿元,这是来之不易的,也值得我们自豪。这离不开公司发挥管理优势、加强基础管理的努力。其中,通过一年来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公司毛利润率提高近1个百分点,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管理效益年”活动中,公司和各单位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各单位根据《中交集团2007年“管理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开展广泛宣传,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责任人配合抓、全体职工参与抓的工作格局。通过日常管理来提高效益,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因此,各单位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和项目评价机制,切实调动项目管理各方面的积极性。公司不断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不断提高管理制度的适应性,加强管控能力。战略管理取得重要进展,战略定位初步确定,业务布局初步形成,产品结构逐步完善,多元化经营初见成效。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与企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逐步提高。建立和完善了生产经营网络,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资源管理与利用初步实现集约化,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降低了资源使用成本。项目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延伸项目管理链条,强化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有效防范项目经营风险;二是全面推进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程度逐步提高;三是规范分包队伍管理,有效化解分包风险。

  2008年,公司继续开展这一活动,逐步把毛利率作为一个刚性指标、强制性指标,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有所提高,继续推行和完善材料的集中采购、体系完善,降低材料采购成本,防范材料上涨风险。

  四是坚持自主创新,实施领先战略

  中交集团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科技领先战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指导方针,编制完成了《中交集团2007?2010科技发展规划》,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 结构合理、运转高效、三级管理、互为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即以公司技术中心为核心,公司所属局、院、厂为骨干,局属公司为支撑,以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厂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为依托,以工程项目和新产品研发为载体,开展技术研发活动。

  总部建立决策科学、反应迅速、管理高效的科技创新决策机构。建立公司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其咨询、参谋和顾问作用;建立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起决策和监督的作用,从而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公司培育形成了“4心6室12所”的技术研发支撑构架。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2个省级技术中心,拥有3个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6个股份公司重点实验室、12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设计院所。

  公司始终重视技术创新的前期投入,特别是注重把技术创新与生产任务、工程项目、具体产品结合起来,围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个中心,服务于行业大局、立足于国内国外的市场实际,瞄准世界前沿技术、科学立项,完善创新机制、注重成果的转化、培养公司的核心技术。全公司实际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投入,近几年每年都在10亿元左右,2007年的科技全公司的各类科技投入总计达到11.2亿元。

  公司参与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国家“十五”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交通部交通科研项目、财政部科研计划项目等,通过参加多种层面的技术研发,使中交的技术水平始终处在行业领先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公司目前承担交通部75%以上的公路和水运行业标准的编制任务。

  公司拥有国家级科技人才75人,其中3位工程院院士、13位国家级勘察设计大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5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3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5人,交通青年科技英才8人。在他们周围,则汇聚了近4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2007年,公司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东海大桥(外海超长桥梁)工程关键技术与应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成套技术》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京长江三桥的《特大跨径桥梁钢塔和深水基础设计施工创新技术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2项、获詹天佑土木工程科技大奖6项;获得授权专利69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获国家级工法21项,其中国家一级工法15项,国家二级工法6项。

  目前,公司加强科技管理力度,积极推行科技创新的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中交股份发展的贡献率,力争到“十一五”末期科技贡献率达到45%。

  五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中交集团实现战略重组后,通过业务整合,打造出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对海外资源的重新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战略协作,发挥整体优势,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大。目前,集团在海外有56个驻外机构、分公司及合资公司,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中亚、东非、西非、中南美洲等地区,大部分驻外机构已在属地国经营20年以上。

  2007年以来,通过制定海外战略、创新经营模式、推行属地经营、发挥协同效应、拓展高端市场,中交集团境外业务发展迅速,营业规模稳步提高,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经营指标持续攀升,承揽项目正逐步由施工承包向国际工程高端市场转变。集团相继中标了马来西亚滨城二桥项目(12.3亿美元)、安哥拉洛比托港扩建项目(11.9亿美元)、安哥拉北方道路改建项目(6.6亿美元)、沙特阿拉伯扎瓦尔港口项目(5.8亿美元)、利比亚米苏拉塔房建项目(5.5亿美元)等。以上项目的成功取得,为实现集团从跨国经营向跨国集团的转变提供强大动力。上海振华2007年完成产值210亿元,成功开拓了土耳其、利比亚、乌克兰、厄瓜多尔、越南等9个国家,产品销售到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主要产品集装箱起重机械继续占领全球74%以上的份额,雄居本行业榜首。

  2007年,集团境外完成营业收入37.6亿美元,占集团营业收入总额的19.3%。2008年1-4月,集团境外完成营业收入14.3亿美元,占集团营业收入总额的22.9%。

  中交集团实现境外上市后,极大地提升了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国际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为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正继续统筹运用优势资源,利用CCCC、CHEC、CRBC、ZPMC四个国际品牌,分别在不同的专业方向和区域市场,组成多种形式的联合,以组合优势走向海外,提高获取和实施高端工程承包项目的能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工程合作和竞争,实现有序开发经营。公司还积极利用当地资源,吸收外方投资,依照当地法律规定,采用参股、联合经营、股权置换、资本运作等方式,加快向属地化、本土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全球配置。并积极谋求通过资金购买、品牌特许、以股换资、合资合作、联合收购等多种方式,有选择地与世界一流建筑、咨询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公司将积极参与政府间框架项目,充分发掘资源类项目,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继续加大对海外人力、物力、资金和设备的投入,全力提升海外经营的综合实力与业绩;发挥集团一体化优势,创新海外经营管理模式,积极拓展高端市场,不断提升集团国际化水平。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