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投资者心理,再加上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香港基金行业的销售拓展以及熊市经验等值得内地借鉴。由此,《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常务董事潘新江、香港投资基金公会执行董事黄王慈明。
潘新江认为,国际化是香港基金市场的最大特点,无论是基金公司、投资市场、资产类别,还是基金注册地,都包括本地和境外市场。
市场上销售的基金种类极其繁多,从股票类到债券类,从房地产投资基金到对冲基金等都一应俱全。在投资标的方面,则有新兴市场、成熟市场、单一区域以及专门的行业类别等。
理财中心卖基金
香港的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没有自己的直接销售渠道,而是依靠零售银行、私人银行、保险公司和独立理财顾问等来销售自己的基金产品。其中零售银行拥有最广的网点布局和最多的销售人员,因此在基金公司的销售渠道中占最重要地位。近几年来,保险公司逐渐从单纯销售保险产品发展为提供多元化的理财服务,因此和基金公司的合作也在增加。潘新江认为:“对于我们来说,虽然银行非常重要,但我们希望自己的销售渠道能够更加多元化。所以除了上述以外,我们也拥有自己的理财中心,直接销售自己的基金产品。我们是香港第一家建立自己直接销售渠道的基金公司,位于中环的投资理财中心已有21年历史。那里的客户经理们对自己产品的了解也较深刻,他们并不从销售业绩中抽取任何佣金,因此能更加中肯地介绍我们对市场的看法。”
黄王慈明也表示,目前,香港基金的销售主要依靠分销渠道,包括银行(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独立财务顾问、保险公司及少数证券公司等。至于直销方面,则主要通过基金公司的零售门市(例如投资中心)进行。
根据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于2002年8月进行的基金销售渠道调查,各分销渠道合共占行业总销售额的95%,其中又以银行所占的百分比为最高,达到69%,而直销则约只占5%。黄王慈明表示,虽然没有较近期的调查数据,但现时的销售趋势应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似。不过,保险公司也是香港基金业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近年有愈来愈多的投资者通过保险公司投资基金,保险公司一般是通过“与投资相连的寿险计划”的保单提供基金让投资者选择,该类保单包含了基金投资及人寿保险成分,而提供的基金选择也不少。
相较而言,香港基金的网上交易量较小。一直以来,互联网主要是作为基金资讯的平台,而非主要的交易平台。但黄王慈明表示相信这种情况会慢慢改变过来:一方面是由于愈来愈多的家庭设有宽频,资讯保安方面亦日趋完善;而且,客户群愈来愈成熟,对基金投资有进一步的认识,不需投资意见;此外,亦有服务提供者已开展这方面的专门业务,提供相关的网上交易平台。
熊市注重投资者教育
潘新江表示,在熊市的时候,香港会注重投资者教育,向投资者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不能因为短期市场震荡或调整就频繁地买进卖出,只有坚持长期持有,才能实现理想的收益回报。同时,对于那些风险承受能力有限的投资者来说,也要学会对收益回报有较为实际的预期。
无论股市表现是牛还是熊,香港推出新产品或者对现有产品进行持续营销时,都十分强调投资组合的概念,看重的是客户的资产组合中还缺少哪类资产,就会重点向其推广该类产品,目的是让客户的投资组合更加多元化。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责任编辑: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