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政策解读

经济波谷或在明年 专家建议需防止过度紧缩

  本报记者 定军

  “如果调控目标不明确,或政府不能适时终止从紧的调控政策,或从紧的政策力度过大,波谷年(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有就可能低于8%。”在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08)年会上,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连城说。

  根据今年前5个月的数据判断,尽管受雪灾、地震等影响经济增速将有所下滑,但仍然处于适度较快的增长区间。

  在年会上,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万东华表示,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在面临十分复杂和困难的环境下所得的,来之不易。“总体来看,不论从速度来看还是从结构来看,还是比较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也是处于较快增长的区间。”

  本次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和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等单位合办,该年度论坛去年曾预测2007年将是本轮经济周期增幅最高年份,有关判断在今年渐次得到了证实。

  在此次论坛上,权威专家一致同意,2008年的经济增幅可能在10%左右,不过2009年的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下滑,因此目前需要防止出现紧缩过度的情况。

  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

  万东华指出,目前增长速度的回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主动调整的结果。自然灾害对经济有影响,但它的冲击依然是短期的、局部的和有限的。

  比如5月份四川省工业增加值增速比4月份下降21个百分点,影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6个百分点。

  不过,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却是国家宏观调控期待的。原因是,今年以来国内高耗能行业增长大幅放慢,1-5月,高耗能行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速下降5.7个百分点,使得整个工业增加值增幅回落1.7-1.8个百分点,其中化工、有色金属行业增幅分别下降7.3和7.2个百分点。

  从具体品种来看,绝大多数高耗能产品生产都出现了减缓的趋势,其中粗钢的增速回落了6个百分点,铁合金回落20.4个百分点。万东华认为,从整个经济运行的状况来看,这些高耗能产品增长的幅度减慢,似乎表明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

  但是从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原因是投资、出口、消费仍然在比较快的增长区间上,“由于灾后大规模的恢复重建,全年的投资还会保持一个快的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增幅为10.6%,比去年一季度有所下降。不过由于从2003年到2005年,经济第一季度增幅也都在10%-11%。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的平均增速在9.8%,在全球经济减速的情况下,中国今年以来的经济增幅不能算低。

  不过,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测算认为,今年全年的经济水平可能和一季度的增速类似。今年全年消费增速下降将使得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0.2个百分点,投资、出口对于GDP的贡献也会降低,使得全年经济下降0.6-0.8个百分点。陈东琪认为,目前经济过热的风险已经基本消除,今年全年GDP增幅在10%左右。

  需防止政策出错

  一些权威人士指出,下一步国家的调控政策需要“组合拳”,避免政策性错误。

  张连城指出,今年的实际通胀率可能达到10%,但是到明年,这一轮经济周期有望结束,此时经济可能会低于8.5%,只要不低于8%仍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张连城分析说,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幅为7.8%,到1999年,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只有7.1%,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也只有629万人。此后中国经济一直到2003年才开始新一轮的上升周期,物价才真正摆脱通货紧缩。

  目前,央行为了治理通胀,加大紧缩力度,使得一些专家担心单一调控过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上周给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一份政策建议。他主张目前要慎重采取货币紧缩的政策,尤其是对股市的稳定较为重要。

  而无论是提升存款准备金率或者是加息,都会导致基金、热钱流出股市、房市,进入银行寻求固定收益。“从而既不能解决广义货币供应量持续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的问题,也会引起需求下跌,加大经济下滑风险。”田国强说。

  而物价走势似乎与央行的调控关系不大。自从去年以来,中国物价涨幅仍主要是以食品类价格上升为主,尽管央行不断加息,并提高准备金率,但是农产品价格仍维持自有的惯性。2008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下降,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涨幅环比下降,背后原因是粮食丰收、猪肉存栏增加等。而农产品供应增加,与国家刺激农业生产、加大补贴有关。

  一些专家认为,治理通胀需要财政等部委共同努力,而不是单靠央行的紧缩性政策。

  根据陈东琪等人的判断,未来10-20年物价涨幅仍不会太低,原因是过去的10年来一些资源能源价格没有得到合理释放,将在未来逐步显现,此外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也使得物价涨幅维持在高位。他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幅将在9%左右,物价涨幅为3%-5%之间。“中长期不会低于3%,高位在5%。”他说。

(责任编辑:单秀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万东华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