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芳艳
占据今年理财市场半壁江山的贷款类信托理财产品将会受到规范。
多位银行人士昨日在东方财富网2008年第一届银行理财高峰论坛上透露,监管部门已通过窗口指导方式叫停银行为该类产品担保,同时,监管部门正在制定的“银信合作业务指引”也开始向他们征求意见,其中包括可能对贷款类信托理财进一步规范。
央行上海总部调查统计研究部金融稳定部主任凌涛亦在会上直陈问题:各银行理财产品雷同,不少是变相的存贷款业务,银行的各个理财产品或明或暗的带来贷款的收益。而贷款类理财产品的出现规避了央行的窗口,使得信贷规模的统计失真,效率下降。
取消担保
由于信贷紧缩银行信贷额度告急,贷款类信托产品在去年下半年开始爆发性增长。
引发争议的一方面是这个产品存在明显的“变相贷款”性质。央行有关人士曾向记者表示,这种信托类贷款并不是银行的表内业务,故不在央行的信贷规模控制范围之内。
由此,大量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的“变相信贷”资金,就可能降低货币紧缩的执行效果。
另一方面,作为银行的中间业务,银行却大量地为这种产品提供担保,可能使得企业信用风险转嫁到了银行,因而引起监管层的关注。
以现在市场上的产品为例,一种是发行产品的银行自己进行担保,以建设银行“利得盈”部分产品为例,建行提供了本金保护承诺。
另一种则是引入第三方银行进行担保,以工商银行为例,部分产品投资的企业是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或者这些银行以项目临时周转贷款或者项目贷款做后续保障支持的信托融资项目。
2007年,银监会曾发布《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其中对公司债券、信托计划、保险公司收益计划等其他融资性项目原则上不再进行担保。
“原则上不再担保,不是禁止。如果银行授信审批通过了,企业也符合原来设定的条件,应该是可以的。”工行有关人士说。
因此担保之风在2008年上半年仍非常盛行。
但种种迹象表明,监管层在近期正在对银行对信托计划的担保进一步规范。
“银信合作投资信用贷款,有两层风险,一种是贷款基础资产风险,另一种是整个产品风险,包括信托公司可能挪用资金的风险。前段时间银监会通过窗口指导和其它方式和各个银行打招呼,叫停了对整个产品的保本承诺。”某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表示。
但他同时表示,目前监管层对银行是否可以对贷款基础资产的担保,现在还没明确,也存在诸多争议,“商业银行为贷款提供担保,这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经营范围之内。”
他透露说,监管部门正在做银信合作产品业务指引,正在征求商业银行意见,其中一条,就是建议银行不要对融资性信托提供担保,主要原因是出于投资者风险自担原则出发,“大家对这个看法不一致,不过看起来对贷款基础资产风险的担保也可能会被取消。”
“目前还没接到银信合作产品的业务指引,但担保明确不是能做,是要规范的,监管层已经口头通知了。”工行有关人士说。
谁来保护投资者?
如果完全取消银行担保,银行不再承担企业的信用风险,但自然就要让投资者为其买单。
“如果取消担保,就要拼各个银行的理财产品设计能力、信用风险把控能力,这种产品的性质就犹如无担保企业债一样。因此需要各个银行在内部流程上进行改造,需要一个部门去把控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光大银行有关人士表示。
他还表示,如果失去了银行担保,还可以用其他方式进行信用增级,比如通过厂房质押等。
“一方面要进行投资教育,要揭示风险。另一方面进行信用增级,比如删选项目时,很多银行给提供资金的企业都要两个A+以上,信用等级比较高,违约率只有百分之零点几,而产品设计可以像资产证券化一样,做分层设计,比如拿出5%的次级资产覆盖不良率,这是做到的,也是银监会鼓励的。”工行相关人士说。
他认为,这也说明一个问题:市场上金融工具比较缺乏,实际上贷款类信托产品可以做成资产证券化产品,而不是简单的贷款替代品。
诸多银行人士都认为,这类产品从融资方和投资方的需求都非常大,应该规范运作,而不应简单的叫停。
今年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贷款类信托产品发行数量已超过了400款,以产品规模平均2亿元保守估计,该类产品总量已高达800亿元。
光大银行相关人士表示,1-3月份如果按照理财产品9000多亿规模来看,其中70%-80%是固定收益产品,而固定收益产品大部分就是贷款类信托产品。这种产品已占据了理财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