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晖
“制定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跳出单个城市的发展,把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发展、构建区域范围内的‘总部?制造基地’链条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研究员表示。
2008年6月26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会上,产业合作成为环渤海地区三省两市(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专家们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一直以来,环渤海区域产业同构、恶性竞争为各方所诟病,以行政命令模式划定各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侧重,已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环渤海区域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按照总部经济模式对区域内各城市进行差异定位,实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将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赵弘称。
按照他的构想,环渤海地区的五个省市依照产业链条分工,可扮演不同的角色:
北京可以利用其信息、研发、人才等首都优势资源,发展成为环渤海区域的总部中心和核心城市;天津、大连、沈阳、青岛、济南等城市可以利用其现有的产业优势,发展成为次一级的总部中心,或发展成为某些优势产业区域总部中心;环渤海区域其他中小城市和地区以其制造业加工及劳动力方面的自身条件,可重点发展制造业生产加工环节,发展成为环渤海区域强大的制造业腹地。
而作为该区域的核心,京津冀最具基础和条件发展总部经济,形成“总部?生产基地”合作模式的区域。
其实,京津冀此前已经有所尝试。比如,北京一机床铸造车间迁到河北保定高碑店,北京内燃机总厂铸造车间迁至河北沧州泊头,北京白菊公司洗衣机生产基地也迁至河北霸州。而在河北东部临海的曹妃甸,唐钢和首钢将联合建设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首钢的搬迁不是一家钢铁企业的去留的问题,事实上,它涉及整个中国钢铁产业的重新布局。就区域影响而言,则对环渤海地区至关重要。”首钢总经济师毛武在论坛上表示。
以迁出北京的首钢为例,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这个北京市的“纳税大户”一直面临着环境、政策和市场三大压力。
一方面,北京常规资源缺乏;但另一方面,北京的科技、信息等战略资源丰富,是全国技术人才的聚集中心,全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活动的监管中心,重要的信息中心,具有吸引公司总部,尤其是高技术企业总部和企业研发总部入驻的优势,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北京发展制造业要进行理念创新,以总部经济模式推进北京制造业发展,对于不具备生产优势的产业要进行空间结构调整,将总部留下,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更适合制造的区域。”赵弘表示。
距离北京110公里,有着良好的制造业基础的天津自然成为产业转移的最好承接地。
天津滨海新区产业定位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而且随着空客A320、100万吨乙烯项目、1250万吨炼油工程落户滨海新区,将进一步强化天津的制造业优势。
同时,滨海新区土地广阔,拥有良好的陆路及海运运输条件,交通便捷,有利于降低制造业的综合成本。
“北京可以将符合天津滨海新区资源特点以及新区功能定位的相关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转移至滨海新区,研发、管理、营销等总部环节则继续放在北京,实现区域共赢。”赵弘表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