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宏观经济

资产重组或将再掀高潮

  □专题撰文 时报记者 李鹤鸣

  本报于上周五推出有关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系列专题报道的首篇后,周末,证监会又发布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这是一周以来监管层连续第2次出台有关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规范性文件。

针对上周证监会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的阶段性总结,有市场敏感人士认为,监管层近期加速规范资产重组的“游戏规则”,意在为随后而来的重大资产重组“铺路”,下半年或将有一系列重大资产重组事件发生,机构投资者可能已经提前动手,而相关概念的股票或将再次受到市场热炒,广大中小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向。

     炒作竟以估值为名

    去年以来一系列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个案中,都不乏大基金机构的身影,有的重组股令大资金轻松实现收益翻番,有的也使大资金遭遇“滑铁卢”,盖因其炒作竟以估值为名也。

  现象:基金屡屡扎堆重组股

  去年中国船舶整体上市,股价从年初的32元一度涨至300元,1年内几乎翻了10倍,创造出“两市第一高价股”神话。而公司年报中出现的基金多达104只,机构持股总数占到该公司总流通股本的65.69%,是一只典型的基金重仓股。然而随着股市大盘的调整,今年以来中国船舶股价一泻千里,仅在一季度中就从近300元快速跌至110多元,跌幅接近60%。而与此同时,机构大量出逃,截至今年一季报仍持有该公司股票的基金只有18家,持股总数也只有总股本的28.82%。不过即使如此,去年以来该股涨幅依然超过300%,在一季度成功出逃的大多数基金都在中国船舶上赚取了1倍甚至几倍的暴利。

  与中国船舶曾经的风光无限相比,同为重大资产重组的电信股重组却成为基金的“滑铁卢”。去年下半年以来,电信重组传言甚嚣尘上,基金从此大举建仓中国联通,联通也水涨船高,从去年7月初的5元多一路攀升至今年1月底的13.5元,半年多股价实现翻番。而截至去年底,在中国联通上“聚会”的基金高达125只,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首次突破30%。一些基金当时曾放言,一旦电信重组启动,联通继续翻番不成问题。然而电信重组的计划迟迟不出,而股市大盘却在此后遭遇连续跳水,从5500点一路跌破3000点。期间众多失望的基金选择清仓联通,至今年一季报时,只有36只基金继续持有,而持股比例也大幅下降到17.77%。

  今年5月23日,电信重组方案终于公布实施,6月3日联通复牌,不过如此利好并未使该股暴涨,相反在部分基金的联手抛空下,以涨停开盘的联通暴挫,随后的半个月内,联通从10元左右进一步跌至6.15元,股价基本回到1年前水平。而根据粗略计算,近1年来基金在联通上亏多赚少,个别基金被深套。

  券商:基金追逐重组股暴利

  银河证券分析师吕?认为,由于各方面原因,基金在获得重组讯息方面较中小投资者更具优势,而这些标榜“价值投资”的基金事实上更看重这些内幕消息可能带来的短期暴利,比如去年的中国船舶、中国铝业等。但面临股市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下,这些内幕消息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比如今年以来的宏达股份天一科技、中国联通等。

  他认为,如此做法与赌博无异,在股市的“牛转熊”过程中,基金并没有适时改变投资策略,导致在重组概念上屡屡失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目前这批基金的管理者普遍资历较浅,很多甚至没有经历过上一轮牛熊转换,对股市的风险严重估计不足,进而在内幕消息可能带来的暴利驱使下嗜赌成性。

  基金:投资重组“估值为王”

  针对市场种种指责,作为“当事人”的基金公司大都选择沉默。不过记者日前就此采访一名曾参与多只资产重组概念股操作的某基金经理时,他认为,外界对基金经理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

  他解释,实际上绝大多数基金经理进行股票买卖时,遵从的主要指标就是对标的股票的估值预测。任何一家基金公司都有各自的一套估值模型,如果某只股票的资产重组通过模型计算表明能够给该公司每股收益带来较大增长,作为基金经理当然有可能买入这只股票。针对近期为何基金屡屡在某只股票上扎堆和套牢,他承认很多基金在选择投资品种时确实有一些从众心理,而这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股市上都是常见的现象。

  上市公司:消息走漏防不胜防

  S延边路杭萧钢构乐山电力ST盐湖川化股份……去年以来多家上市公司突然停牌前股价出现异动,市场人士纷纷质疑其涉嫌内幕消息提前泄露。最近复牌的豫能控股同样表现异常,该股5月26日公告称“控股股东河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股票随即停牌,不过就在该股停牌前召开前3个交易日,该股成交量急剧放大,股价大涨超过15%。不过随着7月4日该股公告重组工作暂停而复牌,该股已经连续2个交易日无量跌停,而市场有关该股涉嫌内幕消息的质疑也随着股价的暴跌而很快消失。

  一位曾经在广东某上市公司担任董秘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事实上公司的内部消息很难做到完全保密。该人士解释,对于一位公司高管而言,不断推高股价一般有利于资产重组的顺利展开,而要平衡多方面的利益,比如是为了赢得下属员工的好感,或者是为了换取部分机构研究员对本公司有利的研究报告,一些公司高管都会在消息公布前夕,比如1天或者2天内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来。而且公司高管层动辄10多人,难以保证所有高管都守口如瓶,消息走漏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机构报告:多家央企或整体上市

  今年4月份,申银万国曾经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资产整合将再掀高潮。报告显示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重大资产重组的规范出台

  前后,相关公司股票走势明显好于大盘。而随着央企整合步伐的加快,将带动各地方政府加速推进国企整体上市工作。

  报告认为,已上市的央企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综合性央企将不同的主业资产打包注入相应的上市公司,大部制改革后对相关产业的重组,以及上市公司所属集团母公司的融资需求等,将是下半年资产重组概念的热点和焦点。其中,电力、军工、交通运输、煤炭、钢铁等行业或将成为资产重组概念股集中的板块。(之二)

  

(责任编辑:钟慧)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