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7年底,上海市的个体、私营企业总计为85.6万户,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总和的85.8%;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计8799.39亿元,占全市各类资本金的25.45%;1992年至2007年间,本市私营企业户数及其注册资本分别增长了117.4倍和2941.7倍,目前,上海市的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都位居全国第三。
总量稳健增长 规模不断壮大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的个体经济走过了恢复发展的起步阶段,从90年代开始,上海的个体经济进入繁荣发展阶段。1992-2007年间,本市个体经济保持了年均增加1万户的发展态势。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以后,上海郊区纷纷建立起私营经济开发区,上海的私营经济开始驶入稳健发展的“高速公路”。1992至1995年,是上海私营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以100%的速度发展(1991年全市私营企业2288户,到1995年已达39819户);1996至2005年,是本市私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平均每年以接近30%的速度发展;2006年以来,本市私营经济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时期,近两年的年均增幅在5%左右。
本市的私营企业在稳健发展的同时,规模也在持续壮大,户均注册资本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1997年,本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为43.7万元;2002年,增长为户均97万元;到了2007年,进一步增长到了户均155.9万元。特别是自然人设立的有限公司规模更大,到2007年底,自然人设立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总计8652.5亿元,户均191.3万元。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私营企业整体的增长速度高4-15个百分点左右。到2007年底,全市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私营企业有15844户,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有811户,私营企业集团总计366个。
不可否认,上海的私营企业之所以能走上稳健发展之路,得益于上海市政府建立经济开发区的举措。1991年,青浦县顾全大局,在太湖流域洪水泛滥时炸毁太浦河坝泄洪。为了弥补损失和缩小城郊的发展差距,1992年7月,市政府同意青浦县设立本市第一家经济小区??上海富民私营经济开发区,开展招商引资,由此引发了影响深远的“青浦潮”。自此,市郊的乡镇纷纷设立经济小区,市区或街道陆续成立招商中心,竞相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纳私营企业落户其中,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的活动中提供多项服务。目前,全市共有经济小区、招商中心436家,吸纳了40余万户私营企业,占了全市私营企业的78.5%,名副其实地成了本市私营经济的聚集中心和扎根“沃土”。这种通过经济小区、招商中心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成为上海独有的现象。一个普遍的事实是,经济小区、招商中心发展较好的区域,也是本市私营经济发展相对快速的区域。
涉足行业齐全 传统与高端业态并举
目前,本市个体私营经济所涉及的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基本涵盖了上海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截至2007年底,私营企业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0.4%、22.2%和77.4%,与本市三大产业的结构基本相符。从2004年以来,本市从事物流、信息传播等现代服务业的私营企业领先发展,年均增长速度约在30%左右,远高于其他行业。尤其是在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引导下,本市科技型私营企业保持了高增长的态势,最近五年的年均增幅在10%左右。目前,全市科技型私营企业超过了5万户,在市相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转化项目中,私营企业所占比重都在70%左右。在全市受理的各种专利申请量中,私营企业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科技型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上海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
一些新兴的服务领域,更是本市私营企业捷足先登的天地,并打造了一系列知名品牌:如家、莫泰168成为连锁经济型酒店中最知名的品牌;春秋航空作为国内第一家自主拥有飞机的民营航空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自主独立开发了销售和离港系统;华冶钢铁集团开辟了国内钢铁物流新模式;分众传媒凭借成功的楼宇广告经营,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化媒体企业,并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在本市零售、餐饮、修理、家政、洗浴、理发等传统行业中,国有、集体经济和外资经济鲜有涉足,基本上是由个体私营经济一统天下。虽然这些传统行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但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不可或缺。个体私营经济能够弥补国有经济退出后的市场空间,让国有经济可以专注于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促进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发展,较大程度地丰富和便利了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海纳百川 打造总部经济
上海构筑的良好市场环境,明显提升了对私营企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外省市许多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纷纷来沪投资建立企业总部,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上海在营造海纳百川的市场氛围中,又形成了总部经济的一大特色。
上海作为沿海改革开放地区中最大的商业城市和特大型经济中心,信息、人才、市场、服务、法制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四个中心”建设的加快和“世博会”的临近,上海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开放型经济特征愈显突出,吸引着国内外各类资本大量涌入,一些规模大、知名度高的私营企业集团也纷纷来沪投资。目前,外省市来沪投资设立的私营企业已经超过了全市私营企业总数。到2008年3月,外省市来沪投资设立的私营企业有26.8万户,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的55%,体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气魄。
在上海市2003、2004、2006年度百强私营企业评比中,入选的外省市来沪投资设立的企业逐年增加,分别为25家、32家和33家,其中不乏致力打造“百年老店”的均瑶集团、勇做中国水泵第一品牌的凯泉泵业集团等知名企业。这些外来的企业,与本地的企业一起构成了充满活力的“新沪商”群体,为上海的发展贡献着各自的智慧与力量。
田玲翠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