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青
人民币汇改进入第三年,以往两年人民币升值“共舞”中国制造的欢欣局面逐渐面临了逆转(至少在趋势上),而“牙买加体系”所隐含的动荡,也透过缥缈的面纱,日益清晰地折射在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曲线上。
对于全球而言,2008年是极其动荡的一年。次贷危机让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美国一再徘徊在衰退的边缘,年初经济学家们发明的“脱钩”(Decoupling,意即新兴市场经济体和美国经济走势背道而驰),正被修正为重新挂钩(Recoupling),这意味着,全球的增长面临减速。目前,50多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正在和两位数以上的通胀率艰难作战。而在亚洲,菲律宾比索、泰铢和印度卢比等货币一反2007年的升值,分别大幅贬值。
这组动荡的图景投射于中国经济之上,演变为当下人民币继续升值的“一揽子困扰”。首当其冲的是,由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持续升值、美国经济减速、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中国的出口行业面临着汇改以来的最大挑战,而此时的中国经济正被广泛担忧出现增长“拐点”,出口困境从经济和就业双重稳定的角度触动着决策者的敏感神经。其次,尽管没有可信的明确数据,但人们已经广为认同,由于存在升值预期,热钱已经而且还在持续地进入中国,如果说其施加于货币政策之上的压力可以通过有效地对冲予以化解,一旦动荡的蛛丝马迹引发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后果将不堪设想。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让局面更加复杂的是,从2007年以来,通胀这个幽灵开始在中国游荡,已经成为决策者眼中中国经济的最大敌人(确实也是如此)。这显然是一个难题,考验着决策者的判断和智慧。
出口全景图
在求解难题之前,需要弄清楚目前的现状究竟是怎样。无疑,出口行业汇改以来面临的压力空前,尤其是纺织行业。《第一财经日报》针对170余家外贸企业的调查显示,40%以上的被访者表示,汇率是对出口影响最大的因素,而在2007年,只有36%的企业如是回答。在2007年,35%的企业认为汇率升值导致竞争力明显减弱,利润明显下降,2008年,有40%的企业如是回答。纺织行业的出口图景显然加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6月,服装以及鞋类的出口总量有轻微下降(由于涨价原因,总金额仍稍有上升)。
然而,事情还有另外一面,同样来自我们的调查,在2007年,有61%的企业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2008年,选择这一答案的企业比例虽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在59%。这个答案无疑和我们的样本有很大关系,样本中近40%的企业来自机电领域,11%左右的企业来自纺织行业。而来自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上半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为3887.8亿美元,增长25.4%,比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占同期出口总额的58.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61.7亿美元,增长21.8%。
2007汇改两周年之际,我们提出了一个核心命题:人民币升值的“天花板”部分来自国际目标市场对出口产品提价的承受力。从2007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数据看,大多数企业成功地将汇率升值因素转嫁到了出口商品价格之上。而在截至目前的2008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幅度相当(考虑到其他出口成本的上升,中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还是不足以覆盖全部成本的上升),然而,一些产品,例如电视机,今年以来的出口价格上涨了21%。总体而言,议价能力取决于中国出口商品在目标市场的占有率,以及其他竞争性产品的定价。应当说,中国出口产品是否已经面临了提价的天花板,目前答案还不明晰。
梳理了这些数据之后,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些结论: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的未来来自于机电产业。人民币升值在继续挤压低附加值产业利润空间的同时,也有助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出口产业,这和各方所期望见到的结构和增长转型目标是一致的。不过,如何把握政策的节奏和力度,还要综合考虑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汇率、热钱和通胀
在繁杂的数据背后,隐现的其实还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汇改以来的三年中,人民币兑美元分别升值1.6%、5.4%和10.8%,而同期兑欧元分别贬值2.65%、3.2%、3.9%;而在2008年前半年,中国对欧元区和美国的出口总值分别上升27%和8.9%。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是政策变量,兑欧元是市场变量,因此,中国对这两个地区的出口除了折射了当地经济增长态势之外,很大程度上和汇率水平也密切相关。随着美元汇率的可能见底,一些观点认为人民币应该停止兑美元升值。我们认为,从汇率形成机制的角度看,应该更侧重于真正“参考”一揽子货币,也就是更多关注有效汇率,我们从2007年开始推出CBN有效汇率指数,就表达了呼吁决策部门更多关注一揽子货币的初衷。
热钱无疑是挥之不去的最热话题。截至目前,基于各种方法论的各样测算结论不一。比较容易达成一致的具有学术水准的一些观点认为:热钱在中国往往具有长期投机特点;通过虚假贸易进入中国的热钱由于有增值税的成本,因此远比某些大胆的估计要低;通过FDI形式进入中国的热钱可能量比较大;热钱的总量比一些大胆的估计要低。无论如何,热钱已经并且还在进入中国,如何加以“规制”和防范是当务之急。目前,外汇局和商务部已经出台了相关办法。
有呼声认为,为了遏制热钱进入,应该果断停止人民币升值。我们认为,热钱不应是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主要考虑变量。一方面,只要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8%~10%),人民币整体升值整体趋势不变,升值压力就可能依旧存在(根据彭博社的综合报价系统,在离岸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上,人民币升值预期达到6.5%),即便停止人民币升值,热钱未必就不会进入中国,尤其是谋求长期投机回报的资金。另一方面,防止热钱逆转(Reversal)的最佳途径是尽量保证经济整体健康和结构均衡。
那么,汇率政策究竟应该如何抉择?除了考虑形成机制更趋市场化之外,通胀也应是考虑因素之一。来自邻国越南的一个噩梦般的故事剧情是:如果不能有效治理通胀,即便名义汇率不升值,真实汇率也会大幅升值。如果汇率对抑制通胀有一定作用,那么,汇率政策应被放入治理通胀的一揽子政策工具箱。当然,考虑到出口行业的承受能力,以及整体经济增长的态势,对这个政策变量的时机、尺度和方向的把握要审慎而全面。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尽管68%的被调查者持有不同意见,还是有32%的被调查者认为,未来3~5年,人民币会走向自由兑换,并向世界主流货币迈进。如同我们长期所认为的那样,尽管会面临短暂的困扰乃至艰难,从长期看,我们对人民币依旧怀有坚实的信心。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