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金融聚焦

四大证券报齐发社论:大小非必须跨过的坎

  证监会21日宣布从即日起,“大小非”减持情况将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网站上进行定期披露。昨日,四大证券报就此事齐发社论,上海证券报呼吁,“迎接全流通市场制度建设新起点”;中国证券报认为“大小非”并非洪水猛兽;证券时报指出,应“走出大小非减持三个认识误区”;证券日报建议,“理性对待大小非减持”。

面对四报如此齐心为“大小非”开脱,不少专家认为,“大小非”无疑是股市暴跌的导火索之一,而此次新规对减持规模也没有什么影响。

  中国证券报:“大小非”并非洪水猛兽

  今年以来,市场持续调整,“大小非”的频繁抛售被当成了“罪魁祸首”之一。业内人士就此表示,“大小非”并非“洪水猛兽”,要客观看待“大小非”问题。

  首先,“大小非”的数量远没有某些媒体渲染得那么巨大,而且从绝对量上来说,随着股票的减持,存量的“大小非”数量越来越少;从比例上来说,市场在不断壮大,存量“大小非”占股票市场的比例也会越来越小。其次,解禁并不等于减持,获得流通权仅仅是对股份的性质进行了明确。减持?还是坚持?“大小非”们只有在充分研判中国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发展前景、上市公司质地以及自身资金需求等趋势后才能做出选择。并非所有“大小非”都有减持冲动。再次,大股东“吞吐”股权,某种意义上是市场的内在稳定器。在市场高涨的时候减持一部分股票,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增持一部分股票??大股东对股票的这种“吞吐”行为,既能避免股市的过度泡沫,也能抑制市场的非理性下跌。

  证券时报:走出三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大小非”减持是股改的后遗症。这其实是对限售股概念的一种混淆。“大小非”产生于股改,但限售股这个概念却是在股改之前早已有之。如果将“大小非”放在限售股份的大池子里,可以看到,池子中至少还有四类股份:IPO形成的发起人限售股,定向增发的限售股份,高管持股的限售部分,公司IPO时战略配售机构的限售股份。据测算,这五类限售股份目前一共约有1.4万亿股,其中股改形成的限售股仅有4572亿股。

  误区二:大小非到期就会“减持”,应该继续对其锁定若干年。实际上,这种观点仍是沿袭过去的“股权分置思维”来看待今天全新变化了的市场环境。

  误区三:供求关系对当前市场变化的影响是第一位的。这一观点看似合情合理,也为很多投资者所认可。然而股价真的是同一般商品一样,完全由供求起决定性作用吗?“如果基本面不明朗的话,开闸放入再多的资金进来也无济于事。”一位业内专家如此警告。而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也可以看到,停止发行新股等改变需求的措施可能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对一月减持量不足两市日交易量5%的大小非进行锁定更是无从谈起。

  走出上述市场的三个认识误区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发展的全流通市场正摆在我们面前。在破除股权分置带来的问题之后,全流通市场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投资者讨论和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如何面向未来,如何面对新的市场情况去推进市场的发展和建设,任何后退都是不理智的。

  证券日报:理性对待大小非减持

  有人说,对限售股要再锁十年。无疑,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我们必须要承认限售股的存在是股改的必然结果。

  由于中国的市场过去没有大宗股权持有者,所以,相应的金融服务缺失,目前已经有银行在探索对持有大宗股权的投资者的专项服务,因为股权持有人在减持时会考虑下列问题:一是风险管理,持有的股权不卖,拿在手里,市值会变化,怎么规避市值变化的风险,这是股权持有者的需求,如果没有其他管理措施,持有者就会抛售;二是增值的需求;三是流通性管理的需求,需要流通性的时候能不能变成钱,如果没有资产管理业务,就只能在二级市场抛售,如果金融服务市场发展起来,就没有减持的冲动。这也是值得我们探索讨论和推进的。

  对大小非的解禁投资者不必恐惧惊慌,因为管理层正在积极应对和解决股改后出现的这种新情况。对此,投资者在耐心的同时更要有信心。

  上海证券报:迎接全流通市场新起点

  中小板指4100关前徘徊

  2008年以来,整个市场都被大小非减持问题所困扰。“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股改,在解决了股权分置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大小非,这是客观现实。但是,问题就在于,是叶公好龙般地继续缅怀锁定期乃至全盘否定股改,还是积极迎接全流通市场的到来,以及研究如何更有效地应对全流通市场的到来,是确需解决的重大认识问题。

  我们要认真分析大小非乃至限售股股东减持动机。一般而言,大股东、战略投资者决定是否抛售股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投资的比较收益,现金并不是目的,现金总要投资,即便股权变为现金,仍很可能在资本市场体系内流转。大股东是否出让股权,还要考虑控制权的要求。这两个因素,部分地可以解释为何大非对减持并不积极。“股改限售股份解禁减持情况统计”的公布,为我们画下新的起点??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大小非问题的新起点,更是我们树立全流通市场意识的新起点,也是我们推进全流通环境下市场基础制度建设的新起点。

  专家声音:

  大小非披露减持

  不是预期的利好

  证监会宣布即日起大小非减持情况将在中国证券登记结账公司披露,几位专家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韩志国:对股市长远影响不大

  经济学家、教授、北京邦和财富研究所所长韩志国表示,证监会给市场传递的信息本质是让市场消化,别指望政府会锁大小非,推迟大小非的时间。这根本不是什么救市。同时,他表示,此项规定对市场行情影响不会太大,可能是小行情短行情而不是长期的行情,是结构的行情而不是整体的行情,对股市的长远影响不会很大。

  方泉:早该做的一项措施

  知名证券新闻记者方泉对此表示,大小非披露减持情况本来就是一个完善信息披露工作的一项制度,对市场来说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

  张卫星:不是预期的利好

  经济学家张卫星在博客中表示,这是一项制度,非流通股价格形成一定要通过市场化来解决,把所有信息都披露完备就可以了,信息披露应该越来越清晰,证监会出台此项规定说明市场对大小非的反映,证监会给予了清晰的回应,但并不是预期的利好。

  李振宁:可更接近国际市场

  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经济学家李振宁称,把信息更加规范,更加透明,是证监会应该做的一个工作,某种意义上还是有利好的因素在里面的,通过制度的安排,应该是可以慢慢地接近国外的成熟市场的。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