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4日电,2001年申奥成功时北京承诺: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这一承诺从未降低标准,甚至从某种角度说还更加严格了。
北京市环保局杜少中告诉记者,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时,99年版本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中并没有包括颗粒物污染。
“当时我国标准包含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达标,所以我们一并承诺了这四项污染物在奥运期间达标。”
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环境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指导值进行了更新,建议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实际情况,执行可能达到的过渡值并逐渐加严,以期获得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长期效果。新版关于可吸入颗粒物日均浓度第一阶段过渡值为每立方米150微克,与中国达标标准一致,从而正式成为北京奥运期间承诺的可吸入颗粒物标准。
北京环保部门表示,目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这3项污染物,北京已实现全年达标,只有可吸入颗粒物虽然在逐年下降但还没能做到全年达标,不过,北京20日开始的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冶金、建材、石化等150多家重污染企业减排、暂停;工地停止土石方工程、混凝土浇筑作业等严厉的控污措施,以及8月良好的气象条件都可以确保颗粒物污染在奥运期间达到国家标准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值。
据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负责人王大卫介绍,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标准有较大差异,美国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均浓度标准与中国一致,为每立方米150微克;日本规定悬浮颗粒物日均浓度不得超过每立方米100微克;欧盟将日均浓度标准定为每立方米50微克,这是可吸入颗粒物第四阶段最为严格的标准。
杜少中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北京目前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不可能采取和部分发达国家完全相同的标准。北京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污染等因素,也决定了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欧洲发达国家空气质量的水平。“从空气质量改善的长期目标看,欧盟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北京环保部门今后的工作提供了努力方向。”
奥运空气质量保障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认为,为了在奥运会期间确实保障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身体状况,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是必须要控制的。前几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也都在奥运期间采取了一些临时的措施,使这两项污染物浓度能够大大地降低。
“臭氧是国际上很多大城市都头疼的污染问题。臭氧浓度并不在奥运承诺范围,但为了运动员的健康,北京已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杜少中说,北京已全面完成了上千座加油站、油罐车和储油库的油气回收治理工程,每年将少向空气中排放油气2万吨。“我们在距离民用建筑50米内的329座加油站全部安装了油气后处理装置。北京的油气回收治理标准已与国际接轨,污染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进一步控制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排放,北京环保部门还针对服装干洗、汽车维修保养、印刷和家具制造等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工序的特点,制定了《北京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加大检查力度,督促这些单位按要求进行治理。
目前,北京市17400多家餐饮单位中的90%以上,已对净化装置进行了清洗或更换。全市近2000家服装干洗、3000家汽车维修保养、700家印刷和800家家具制造等产生挥发性有机物的单位,绝大部分进行了治理,实现了达标排放。
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在今年春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对北京环保局去年8月测量并提供的一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医学委员会认为北京8月份的空气质量基本上不会对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健康造成损害。
8月是北京一年中空气流动性比较好的时期,近年来的数据显示都只有1到3天可能出现超标天气。奥运期间,北京及其周边六省市协同实施的加强机动车管理、控制施工重点工序、重点污染企业减排等临时措施,无论从规模还是严格程度在中国都是空前的。环保专业人士们确信,这将能帮助北京在奥运期间的每一天空气质量顺利达标。(张淼淼)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