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六成,但业绩增长驱动因素正逐渐减弱,分析人士警示:
从紧政策下,银行业依然不改强劲增长势头,资产质量也进一步提升。从近期披露的中期业绩预增公告看,单个商业银行的业绩也普遍超出预期。
面对银行业上半年喜获好“收成”,市场分析人士却担心,在目前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业绩能否维持长期高增长?
上半年净利润增长超六成
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到今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9%。与此同步,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5.58%,比年初下降0.59个百分点。而上海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82%,并累计实现净利润440.96亿元。
银行业微观面的情况也同样令人欣喜。到目前为止,在现有的14家上市银行中,已有10多家银行发布了中期业绩预增公告。其中,中信银行净利润同比预增大于150%排在各家银行首位,浦发银行同比预增140%位列第二,紧随其后的是南京银行同比预增125%,北京银行同比预增120%,民生银行同比预增110%,招商银行同比预增100%。
另外,兴业银行、宁波银行、深发展、华夏银行的净利润预增幅度,均在70%~95%之间。增幅相对较低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预增幅度,也分别超过50%。
根据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章秀奇的研究,上半年,我国银行业净利润增长达到了61%。
章秀奇分析指出,银行业绩普遍较好主要有五方面的原因,一是存贷净利差的增长幅度相对于2007年来说在不断扩大,二是中间业务发展较快,三是有效所得税率下降较快,企业所得税下降之后对银行影响比较明显;四是信贷成本有所下降,虽然第二季度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还是下降的。五是2007年上半年基数比较低。“这五方面的原因导致银行业今年的业绩普遍较好。”他说。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逐渐减弱
面对银行业上半年喜获好“收成”,市场分析人士却担心,在目前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银行业绩能否维持长期高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和CPI/PPI的倒挂正使得企业利润增长出现“瓶颈”。今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9%,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1.2个百分点。“原因之一是CPI与PPI的倒挂。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物价管制和下游竞争激烈导致成本上升无法完全转嫁给最终消费者,因此近期PPI涨幅超越CPI,挤压中下游行业利润。”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分析指出。
即使将上中下游行业合计,在成本上升和外需放缓的双重挤压下,今年1-5月企业利润率比去年同期显著缩窄。“不容否认,目前,工商企业利润增长压力陡增,这种压力总是要传导至银行业的账面上。”华西证券上海总部注册分析师陈群说。
因此,尽管银行业中期业绩较快增长,但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正在逐渐减弱。这不能不引起银行业的注意。
增收模式亟待转型
今后一段时间,银行业将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资产质量,二是利润增长。“保资产质量,就必须严格控制风险;保利润增长,就必须加快增收模式的转型。”上海一家商业银行负责人如此分析说。
日前,银监会已明确提出,要引导商业银行法人进一步加大拨备力度,提高资本充足率,以丰补歉,守住底线,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作为本身经营风险的商业银行,在下半年的经营过程中,对于风险的防控自然不能掉以轻心。
章秀奇认为,银行业当前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控制风险主要从贷款入手。对高危企业的贷款,如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不仅要控制,而且审查要更加严格。对其他企业贷款以及资信不良的个人贷款也要有所控制,做好负债和资产的匹配。
在增收模式转型上,富国基金策略分析师张宏波建议,商业银行应着力压缩规模管理成本,在业务方面尽力开展多元化经营。“不能只依赖贷款经营等资产业务,要在拓展中间业务方面多下一些功夫。”
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银行业已经拥有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经营日趋多元化的现代化银行,综合化经营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近两年来多家银行在建立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方面频频出手,为中间业务的发展构建了一个比较好的经营平台。这些,都将可能为银行业业绩增长提供坚实保障。
(据新华社上海7月27日电 记者 黄庭钧 张 磊)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