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永嘉县瓯北镇,一间狭小的办公室里,50多岁的汪勇松正忙着调整两周一次的报价表。由于钢材涨价太快,汪勇松不得不将报价表的有效期由之前的六个月缩短到两周。
汪勇松是一家阀门厂的董事长,从事阀门行业超过20年。
“我们准备年底将工厂搬到苏北盐城去,那里的土地便宜很多。”汪勇松说,只有把量做上去,他们的成本压力才会小点,否则就只有关闭了。
产业资本转移
汪勇松说,向成本低的区域转移是目前瓯北众多轻工制造企业能够选择的唯一道路,据他了解,瓯北仅前往苏北的阀门厂就超过50家,一些制衣、制鞋的企业也有转移的意愿。
“留在这里,拿不到土地,拿不到贷款,成本的上升,外贸环境的恶化,我们很快就会面临关闭的危险。”汪勇松的儿子汪小松说。汪小松已经有自己的工厂,与汪勇松分开单干,但对目前的形势,他与汪勇松的态度一致,坚决地搬迁。
与汪勇松不同的是,温州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总则认为,即使搬迁,轻工制造业前景也不是很乐观,她准备把留下的资金投入到资本市场去,“不是特别好的实业项目已经不敢投资了”。
事实上,由于经营环境改变,一贯以做实业著称的温州人去年就开始把目光从实业投资转向资本市场投资。
对温州不少企业老板转向资本市场,报喜鸟副总经理方小波深有感触。他说,去年股市在上证指数4000点左右时,不少温州老板是用麻袋一袋一袋扛着钱去营业部开户的,而且由于开户的人太多,要开户还得找人“走后门”,巨大的赚钱效应让温州人对股票市场宠爱有加。
“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温州有20%左右的企业关闭或者减产,这些企业都属于自主的、自愿地将企业关闭、减产,那么他们手中原来的资本怎么办?流向哪里?”方小波说,资本总是逐利的,不可能老是呆在银行里。
温州财团一位老总说,一部分产业资本通过搬迁工厂或产业升级的方式继续保留在制造产业里,一部分产业资本则已经脱离产业,开始流转于股市、楼市和民间借贷,当制造产业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差时,产业资本还会继续脱离产业的角色,只有当优胜劣汰的机制促使产业资本的盈利能力回升到一定的平衡点,那些脱离产业的资本才会回到产业当中去,“未来几年内,产业资本脱离产业的脚步可能还会加快”。
民间资本的疏导
按照上述温州财团老总的观察,产业资本的转移可能会促使滞留在温州民间的资本快速增加。
那么,该怎么疏导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希望将民间资本阳光化,使这些资本的流动能够得到监控,并且根据这些资本的特点制定一些合适的疏导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无疑是温州民间资本非常期待的一种突破,从大的方向上来看,小额贷款公司有助于民间资本的阳光化,如果能够试点成功,并大规模地铺开,一方面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正规的渠道疏导温州民间资本的流向。
不过,在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看来,目前的小额贷款公司与2006年他大声疾呼的小额贷款公司有很大差距。
据了解,按照温州市现在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只有地方骨干企业集团才能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担保公司及其他民间资本管理机构只能成为参与者,这种安排使得小额贷款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原来从事实业的企业集团,而不是原来就从事民间借贷的民间资本管理机构,加上小额贷款公司贷款额本来就有上限,市场期望小额贷款公司能够促使民间借贷阳光化的作用被大打折扣。
周德文说,现在只能期待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成功后大规模铺开,随着数量的增多,民间借贷阳光化的作用才会越来越明显,今后除了贷款业务,小额贷款公司也可以从事股权投资、产业投资这样的业务。
针对产业资本的转移,温州市政府近年来努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制造技术水平等,这些都是能够吸引产业资本继续为温州产业作贡献的主要举措。
汪勇松说,其实做实业的人还是要回到实业上来,那些来钱容易的“花花门道”并不是温州人喜欢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没有办法,但是要回到实业上来,他得有利可图。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