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马骏发自上海
昨日本报披露的
中国银行子公司??中国银行(英国)有限公司收购对冲基金公司瑞士和瑞达基金管理公司(HFM)30%股权一事,引起市场关注。中行昨日进一步披露收购细节,并确认将把持股比例提高至70%,届时HFM将更名为中国银行(瑞士)基金管理公司。
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认为,此为中国争夺金融主导权必经之路。
中行将持股70%HFM将更名
来自中行的最新消息称,此次收购中行共斥资人民币约6000万元,并且宣布中行英国子行下一步将采取购买新股的方式,将其在HFM的持股比例大幅提至70%。届时,HFM公司将更名为中国银行(瑞士)基金管理公司。
中国中国银行新闻发言人王兆文表示,中国银行英国子行收购HFM公司,主要是看重这家公司拥有丰富基金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成熟的投资产品,以及地处以私人银行业务闻名于世的瑞士日内瓦等有利条件。这些为中国银行引进国外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搭建私人银行业务平台、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受累次贷HFM寻找新市场
中国银行借道“对冲基金”进行投资在国内尚属首次。而“对冲基金”在多次金融危机中留下的恶名让人不禁对它产生多种猜测。
对此,记者昨日就此事专门采访了复旦大学金融学教授孙立坚,他也认为这事“新鲜有趣”,反映了国内的一种态度转变。虽然大家对于有关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非常关注,这一行为可能会引发争论,但是在孙立坚看来,中行这一步是一种“双赢”之举。
孙立坚指出,国外金融机构想进入中国市场壁垒很高,但通过参股,可绕过监管间接进入。“牺牲70%的股份,可以获得高利润,这是瑞士公司做出的战略选择。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公司业务发生萎缩,它们也在寻找新的市场,这个市场就在中国。”
争夺亚洲金融主导权
另外一方面,孙立坚认为,中国银行希望借此搭建私人银行业务平台,符合我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需要。他说目前私募是很热的话题,但是私募基金80%都是外资持有,我国自然不能拱手相让。
“现在东亚各国都在争夺金融主导权,”孙立坚说,“东亚国家向来都是依靠制造业出口创造财富,但如今大家纷纷在打造各自的金融地盘,通过金融的附加值来汇集资产。”
外界以为对冲基金风险大,孙立坚说,“很多人提到对冲基金就觉得深恶痛绝,但是现在新加坡彻底放开了,做私募这一块,培养中小企业的成长,效果很好。
“继新加坡之后,日本也已经跟上了,现在亚洲各国就这一领域都在展开争夺,这是大势所趋,因此必须发展私募市场、私人银行市场。”孙立坚说,“中国制造业很成熟,但是一些高附加值的研发产业风险很大,必须通过私募基金等模式,让私募基金运用到这些企业中。”孙立坚认为,这是中国在亚洲争夺金融主导权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的一步。
风险监管不能因噎废食
谈到对冲基金的风险性,孙立坚则说,在风险问题的处理上应该学习美国。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并没有通过监管将其主要祸根??资产证券化一棒打死,而是将主要责任引向“信息披露不够”??这充分反映了美国的主导思路,即将金融市场的收益更多地保留在国内,同时让全世界分担金融市场的风险。
“我们一定要改变思路,”孙立坚说,“一味监管,到头来损失的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买了如此多的"两房"债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在保护金融价值上做得太差了,亚洲国家这么多外汇资产,各国都没有小看,对于高端金融服务业这一块大家都在做,我们一定要跟上。亚洲掌握着巨大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怎么用?大家都在找寻新的方向,私募股权基金是一个平台。”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