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中国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结构性”理财产品有假(图)

  为了让产品预期收益率看起来更有吸引力、更诱人,一些银行竟把本为“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包装”为“结构性”理财产品。昨天,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产品中心在官方网站公布了6月份《银行理财产品评价分析月报》,报告显示,6月份中资行发行了8款结构性产品,其中竟有7款都是“伪结构性”理财产品。

  记者从报告中看到,6月份,国内中外资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23只,90%属固定收益类产品,余下的40只是结构类理财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中资行当月仅发行8款结构性产品,其中仅有中行发行的“汇聚宝0806J-澳视群雄之五谷丰登”被认定为真正的结构性,其他行发行的其余7款产品均属“伪”结构性产品。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人士表示,这7款产品实际上都是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结构性产品应该包括固定收益产品和衍生品的组合,其中衍生品一个突出特征是有一个收益支付条款,如挂钩标的物价格在某一设定区间内波动,投资者获取最高收益,一旦突破区间则收益为0。但上述几款产品并没有类似的支付条款,所以本质上是固定收益类产品。以上月某银行发行的一款与国开行信用挂钩的“结构性产品”为例,其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国内实际上没有,因此产品的结构性实际上根本不存在。

  8款结构性产品7款是假

  假冒结构性是为吸引客户

  南京某银行理财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部分银行假冒结构性产品的主要目的是营销时可夸大预期收益,争取更多的客户,扩大销售量。他告诉记者,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主要投资于货币、债券市场,目前正常收益水平在4%~6%左右,但如果银行把它“改造”成结构性产品,则可以夸大预期收益率,比如原来预期年收益率为5%的产品,“变成”结构性产品后,预期最高年收益率可能达到20%、甚至更高,对客户也更有诱惑力了。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真正的结构性产品的收益分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两部分,固定收益部分是用来满足客户保本的需求,而浮动收益部分则是给客户提供一个获得更高收益的机会。因此,与固定收益类产品相比,结构性产品更符合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除一些风险承受能力很低的客户外,大多数客户都难挡这种既保本又可获得高收益的诱惑。

  结构性产品不代表高收益

  不过,记者从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报告中也看到:“6月份银行结构类产品中,股票结构类产品24只,占60%强,但股票结构类产品的表现并不理想。”银行人士表示,目前银行的结构性产品大多与股市挂钩,去年国内外股市都是大牛市,结构性产品自然跟着也“牛”了一把,但今年全球股市都不行了,因此大多数结构性产品已经风光不再。投资者不要盲目追捧此类产品。目前各家银行主推的产品大多是固定收益类产品,这类产品大多风险小、收益超过一年期存款利率,适合一般投资者。

  南京另一家银行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银行大部分结构性产品都是从外资行购买的,自主设计的很少,而且这类产品的宣传材料均由总行制定,因此分行对其“真伪”并不了解。陈春林
(责任编辑:李瑞)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