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舆论支持袁隆平买奔驰击破仇富谬论

  上周,“杂交稻之父”袁隆平陪老伴在长沙逛车展成就了一条热门新闻。报道说袁老自己酷爱汽车,(全家)已有六七辆,据观察可能还打算买辆奔驰。面对袁隆平的坦然“露富”,网友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支持,更有网友直言:“袁老就是有七八架私人小飞机也配!”后来袁老的助手专门解释,袁老本人只有一辆值十几万元的车,其他车都是子女的,袁老没有打算买车,但网友支持他买车是对他工作的肯定。

  这个看上去有些喜剧色彩的事件,使久已盛行于世的“仇富论”的荒谬暴露无遗。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尤其是本世纪房地产启动疯狂涨价过程之后,被认为臆造的“仇富论”甚是流行,其核心大意是讲:普罗大众面对别人的财富得了“红眼病”,对富人的仇视态度体现了他们心态不正常。据此,有经济学家呼吁要“尊重先富起来的人,尊重他们创造财富和对社会的贡献”;有社会学家论证“这种心态不利于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相处”;有政治学家论证“这是政治与社会大转型时的必经磨合过程”;更有超级富豪直接上台大喊“仇视富人对穷人没什么好处”……

   各色人等轮番上场,制造了一场话语盛宴。目的无非是劝诫甚至恐吓芸芸众生不要仇富,仇富除了证明你们小肚鸡肠的猥琐之外,也不会对你们有实质性的好处,更不会对富人洗掠财富有什么阻止性价值。于是,“仇富论”成了一种贬义表述,是一种与主流价值不合拍的边缘价值。

  而这场话语盛宴正好与近些年来的一种学界思潮和行为相合拍。因为有很多专家实事求是地从历史文献中寻找证据,为有些历史上被列为反面典型的地主、富商、买办等人,重新树立人物形象和阶级形象,论证他们被树为反面典型的历史背景、政治环境和意识形态因素,同时张扬他们对人民和历史的贡献。不幸的是,这些学界实事求是的研究活动和结果,正好成了被某些精英论证中国人具有“仇富”的民族劣根性的历史证据。

  与这场话语盛宴结伴而行的,还有一场关于企业家“原罪”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有些专家持有可以免除企业家“原罪”的观点,但他们逻辑清晰且能使人信服的论证,也被某些别有想法的人士,列举为“仇富”不具有历史合法性的证据。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仇富论”这种妖魔化大众舆论的精英话语,始终没能正面回应“非阳光富豪”的权力与资本相互勾结的政治因素与社会因素。因为,“仇富论”的源于社会分配不均的程度加深并有明显扩大趋势之后,人们在反思为什么会有这种结果?为什么那些人可以在短时间内积聚如此巨量的财富?为什么这种以社会断裂为代价的差距不能有效缩小?为什么国家一直要避免的社会分配不均,会在改革开放不久的今天很快就面世了?

   与上述问题缠绕在一起的是,在各种富豪榜上风光无限的一些富豪,转眼间就成了阶下囚。富豪们被披露出来的发家过程有很多地方会让人目瞪口呆,因为他们的圈钱术和圈钱数,尤其是通过与权力联姻共同上演的圈钱大戏,闻所未闻,匪夷所思。于是,“问题富豪”成为另一个大众话语中的流行词汇。以至于但凡见到某“神秘富豪”突然出现于某个富豪排行榜上,网络上就会出现质疑之声和无限猜测。

   但必须要指出的是,无论是“仇富论”,还是对富豪的条件反射式的猜疑,都源于人们看到了太多的富豪,在短时间之内的灰暗转身:昨天让你高山仰止的人物,今天成为你无法不鄙视的小人;还源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朴素体验,因为谁都可以列举出你身边的富人,由于什么样的权力关系与社会关系,才比你有钱比你生活得更好。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不谋而合,让很多人“不仇富”都不可能,但这正是“仇富论”者所不去面对的。其实,这次袁隆平买车的新闻正好可以让这些人反思:不要再讲什么“仇富论”了,像袁隆平这样的“富人”为什么就没有人去“仇富”呢?

   因此,网友鼎力支持袁隆平买奔驰车的一致行为击破了“仇富”谬论。民众其实不“仇富”,对那些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始终抱有足够的尊重。那些说民众“仇富”的人实在是太不负责任,太不知羞耻,他们应该好好研究民众到底是怎么想的,好好看看舆论对富人群体的区分。对那些以精英自居混淆视听的人,袁隆平买车事件可以称得上是近期精彩无比的一个典型例证,为转型中国的大众舆论做了一次有力的正面背书。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仇富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