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以来,中小企业的生存危机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既要忍受PPI高企的痛苦,还要承受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此外,尚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减产或外迁,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本质上来讲,中小企业的困境正是我国经济增长模式长期积累的缺陷所致。一直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都离不开净出口的带动。而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又与扭曲的要素价格息息相关。正是凭借生产成本的优势,中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了世人所称道的“世界工厂”,经济增长对净出口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对中小企业而言,近期政策面可谓暖风阵阵。7月31日,国家税务总局宣布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至13%,普遍上调了2个百分点。银监会称下半年商行将新增全年5%的贷款额度,专门用于中小企业及农业贷款,预计规模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也自7月29日开始回落,并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合计跌幅约266个基点。
我们不难理解管理层的良苦用心,但政策的实际效果还有待时间观察。单从上调出口退税税率来看,效果不会太明显。国外进口商会根据税率上调幅度,要求至少一个点的价格下浮,实际对中小企业的补贴也会减半。增加专项信贷资金,能暂时缓解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危机。
笔者以为,可从PPI和人民币升值两个方向寻找突破口。近期油价大幅回落,基本上可认定7月份PPI达到峰值,随后会逐步回落,对中小企业的压力也会相应减轻,但幅度不会太大也不足以化解中小企业的成本压力。若辅以宽松的财税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等,无疑会抵消一部分PPI上涨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妨借鉴价格管制的思路,暂缓人民币升值或把汇率的波动限制在一定的幅度之内。比如央行可宣布未来3个月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实行价格管制,浮动上限不得超越6.8591(6月底的汇率中间价)。此举一来可锁定外向型企业的出口价格,不至于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二来可改变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让企业可放手接单,充分释放企业的产能。
若不对汇率实行价格管制,那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短暂回落后,还会继续大幅升值。这主要来自国内外的双重压力,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从未停止过对人民币升值的施压。汇改之初,美国曾要求人民币升值27.5%。如今人民币已累计升值约20%,美国又再次提出人民币应继续升值30%。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中国经济持续的高增长自然对人民币升值有内生的要求。而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堪忧,7月份失业率高达5.7%,为4年来最高点。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会继续降息以拯救经济,弱美元还将长期存在,对人民币升值也会形成反向的推力。
因此,有计划地对人民币汇率实行价格管制是必要且可行的。今年以来,欧洲央行纵容欧元的大幅升值,就是前车之鉴。如今,欧元区离滞胀仅一步之遥。我们在频频使用数量型工具紧缩货币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汇率管制的价格型措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