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苗凡卒
过去的一周,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中国人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奥运,大家积蓄已久的期待与激动达到了一个顶峰。
上周国家没有出台更具影响力的宏观调控政策。值得关注的经济变化,主要来自市场层面。
先说国际。由于担心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特别是担心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增长放缓,国际市场油价和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下跌。紧随其后,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8日公布季报,公司净亏损23亿美元,超出人们的预计三倍多。这些变化充分证明,全球经济已经进入了通胀上扬、经济增长放缓和资产价格下跌的阶段。不过,周五美国股市大幅上升300多点,道琼斯指数创六周以来高点,美元持续强势,成为一大看点。
再说国内。过去一周,国内最郁闷的群体莫过于股民,8月8日遭遇了深沪两市超过4%的跌幅,而周跌幅也因此达到了7%。同样走下坡路的还有房市,上周房地产行业最有代表性的事件是万科周二发布中报,虽然万科上半年的赢利还在增长,但增速却放缓。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认为,万科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而国家统计局的机关报《中国信息报》则发表述评指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暴利时代终结了。
在过去的一周中,只有“高盛养猪”的故事让大家说起来比较兴奋,而且“高盛养猪”的做法,也确实有些地方值得玩味。所谓“高盛养猪”,是指近日有报道称,高盛斥资数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场。上周,大型养殖企业上海宏博集团透露出融资需求后,短时间内就收到了德意志银行等近百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意向。近些年来,高盛等国际投行在中国一次次踩准节奏,从不良资产、股市、房地产等市场,赚了许多桶金。现在,他们把触角伸到了以养猪为代表的养殖行业,人们不禁会想,与消费相关的内需领域可能不仅是投资的避风港,而且可能是赚钱的金钥匙。
当然,我们如此评价内需的价值,不完全是因为“高盛养猪”,而是主要基于中国经济面临的现实。我们不妨来看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的现实处境。以前,出口是我国经济最强劲的动力。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高达60%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是高处不胜寒。从近期来看,随着货币升值、工资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冲击,随着国际市场今年消费需求下降,出口的增长势头已经不复从前。再说投资,由于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已经超过GDP的10%,在房地产销售价量齐缩的背景下,投资想再保持较高增速,难度也大为增加。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的最优路径只能是刺激内需,扩大消费,也只有扩大内需,才可能消化因为出口减少造成的产能过剩。民以食为天,高盛们正是把准了中国经济的脉搏,到我们的消费市场提前卡位。
既然内需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如此重要,我们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呢?上周有两个人的观点比较值得关注,一位是财政部长谢旭人在财政部官方网站上发表文章,提出应该提高个税起征点,增加社会福利等转移性收入。如果这种主张能够尽快变成政策,对内需的拉动将不容小看。另一位是经济学家谢国忠,他给出了一个扩大内需的长期思路,就是要努力发展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让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这一做法,已经在所有的发达国家取得成功,人们只要到了大城市,安顿下来,找到工作,就一定会挣得更多,花得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