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尖锐的煤电矛盾,直接限价仅是“治标”的权宜之策,分析人士认为,要根本解决煤价高涨的问题,还需釜底抽薪,控制耗煤产业的发展,并理顺价格机制,让市场手段在供求关系上发挥作用。
经过国家发改委两次限价,国内煤价表面上出现了一些回落,但据业内人士称,真实的价格却并没有完全按照限价执行。
业内人士李朝林撰文指出,第二次电煤限价通知下发后,一些煤炭生产企业的市场煤销售价格已经超过限价,特别是煤炭贸易企业的煤炭市场交易价若执行限价标准或将亏损。
当前在港口的煤炭交易中,甚至出现了票面和票外两种价格,即签订合同按照政府限价签订,而执行合同时,电厂要拿到煤,还需要另外支付一定金额的费用,这使得港口价格看似已回落,但实际情况却令人“看不清”。不过,有一点却是很清楚的,电厂情愿加价买煤,正是源于当前煤炭供需仍然紧张。
上半年,我国火电装机、钢材和水泥产量分别增长12.7%、12.5%和8.7%。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增长14.8%,看似快于耗煤产业的增长速度。但业内人士指出,该统计一直没有将近期关停的小煤矿包含在内,而国有大矿生产能力确有提高,这导致了在大量关停小煤矿的同时,煤炭产量仍然保持较快增长,而实际有效供应却偏紧。煤炭工业协会的调研结果也显示,随着煤矿关闭整顿工作的深入,非法开采、违规开采和超能力生产的表外产量减少。
业内人士预计,奥运会后,小煤矿的复产力度可能会加大,加上火工品限制放松,煤炭的开采和供应力度或将有一定的恢复。不过,必须意识到的是,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不可能以有限增长的供应去满足无限扩张的需求。
而近年来大量上马的耗煤项目才是拉升煤炭需求量,抬高煤价的“罪魁祸首”。近两年,我国煤炭下游行业扩张过快,特别是电煤需求大幅度增加。根据煤炭工业协会的统计,2005年以来,全国新增电力装机2.94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增加2.42亿千瓦,火电新增装机容量占82.3%,相应增加煤炭消费7亿多吨。与此同时,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对煤炭需求相应增加;而各地大量规划的煤化工产业更加剧了未来煤炭的供需之忧。限制煤价固然是为了满足电厂的煤炭需求,但这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对无限膨胀的煤炭需求进行压缩,就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煤价暴涨的问题。
同时还应看到,我国煤炭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价格偏低是分不开的。较低的能源价格促成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但也引发了对资源的不合理需求,并出现了能源浪费、过度投资等一系列问题。
今年以来煤炭价格连连攀升,是煤炭供不应求在市场上的真实反映。但电煤最高限价的措施使得电煤交易价格和市场脱节,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有关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炭供需矛盾,不在于控制价格,而应当理顺价格机制,通过各种手段将煤炭不合理的过度需求降下来,使资源的需求量和产量相匹配。煤炭工业协会也表示,希望有关方面从加强需求侧管理入手,节能减排,改变发展方式,把快速增长的需求降下来。
(责任编辑: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