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改革在重庆全面启动。
8月12日上午,重庆市政府就此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市林业局局长吴亚会上表示,全市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集体林权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
在新闻发布会的头一日,该市召开了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改革工作进行布署。
该市副市长马正其在11日的会上表示,集体林权改革的成功,将关系到重庆能否突破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
四大林权改革核心
集体林权改革被认为是农村改革的又一里程碑,它突破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有范畴,使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从耕地向林地拓展和延伸。
重庆是国家林业部确定明晰林业产权主体改革的试点省市之一。该市从2006年正式启动改革,开展了确权发证及分类区划工作,迄今已全面完成了全市森林分类工作,即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划分。
吴亚表示,前一阶段虽为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打下了基础,但总的来说,林业仍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据市林业局统计,全市林地面积6118万亩,为耕地面积3358万亩的1.8倍,但在产出上,林地的经济产出年均只占农民纯收入的5%。
为改善这一局面背后的体制、机制性矛盾,重庆方面决定“进一步加快推进”集体林权的改革。
据11日会议透露的《重庆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讨论稿)》,重庆计划在2010年底前,基本完成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并逐步完善以规范流转,放活经营,健全服务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改革的范围为全市所有集体林地和新造林地。
改革主要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明晰产权,即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定权属主体,并颁发林权证,承包期限为70年。
市农业局副局长杨福权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产权初始权的分配原则是公平、优先的原则,分配时由老百姓提出,村集体制定相应的原则方式完成,在此基础上承包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第二项改革内容是“放活经营,实行分类管理。”其总体原则是放开经营商品林,合理利用公益林。对于商品林林区、新建的速风林和工业原料林,由经营者自主决定种植方向,管理模式和经营目标,生产的木材自主销售;对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前提下,允许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发展森林旅游业。
第三项改革是“落实处置”,允许承包农户自主处置,自主展开流转。吴亚表示,此举可很好解决农民过去不想、不敢、不会处置林木和林地的问题,“只要没有法律禁止,林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自主选择流转方式。”
第四大项是确保收益,包括落实各种补助,补偿等费用,逐步免征相关育林基金。吴亚解释说,一是农户承包经营林地的收益,归农户所有;二是征收林地必须补偿。
在进行四大核心改革同时,重庆将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包括逐步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林业投融资制度,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度,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制度等,以“不断消除影响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配套政策统筹山区发展
重庆如此迫切地推进集体林权改革,与其特殊的市情有关。
重庆是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直辖市,全市3100多万人口,有近2000万农民生活在山区,为该市贫困人口集中区域,山区问题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山林虽是农民重要生产资料,过去由于体制原因,农民却得益甚少。有学者指出,这是因为林地系规模化经营才有效益的产业,集体林地多较分散,要实现规模化,必须允许林权流转,但由于我国的林权一直不明晰,难以推行流转。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重庆为国家确定的“天保林工程”范围,国家对其采伐额度限制非常严格,这使得本地的一些林地承包大户,栽树却不能采伐,难以收到效益,有的甚至落到入不敷出的境地。
200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全面推进集体权权制度改革的战略。重庆借此契机,在林业部的支持下,开始了改革。
马正其表示,通过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和山区,形成木材加工、果品、中药材、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同时可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就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从而进一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同时,重庆市今年提出实施重庆森林工程,计划在10年新增森林面积1500万亩,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抓手,就是林业产业大发展。
马正其称,目前全市林地6000多万亩,有4000多万亩已植有树种,余1000多万亩的林地,将大有可为。他透露,重庆将在9月启动“百万人上山种树”活动,同时还将培训几十万的种树人才。
这些举措最令人关注的重点是,在产权确定,林权可自由流转后,林业产出的关键采伐指标如何落实。
林业局法规处处长米仁忠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除了受到采伐限额的限制外,还有木材生产计划的限制,这个国家法律是有规定的。
国家对“天保林工程”区域实施严格的“一棵树也不能砍”的“禁伐令”。重庆天然林工程管理中心2005年曾公布过这样一组数据:1997年重庆的木材采伐限额和商品材产量分别为310万立方米和66万立方米,从2000年至2005年,这两组数据大幅调减到84.7万立方米和零。
天保林工程固然对促进生态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但不少学者也指出,其在某些地方存在覆盖面过宽,采伐管理制度不科学,和影响护林积极性的缺陷。
米仁忠表示,重庆拟在五个方面对原有制度进行突破,一是胸径在10厘米以内的,可不纳入年度木材生产计划;二是对退耕还林以外非基本农田的承包耕地上营造的树林,不纳入林地和采伐指标管理;三是对人工商品林的采伐,进行时间上的调整,比如有的区县今年指标用不完的可以推到下一年;四是对自然林保护区的林木,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允许间伐;五是对重点公益林,涉及并影响到老百姓生产生活的允许采伐。
吴亚在发布会上表示,这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完善,采伐限额制定的标准是让老百姓“栽树积极,伐木放心”,通过这些探索,逐步打破原来的采伐指标管理制度,真正落实经营者对林木的处置权。”
按照重庆市的计划,市林业局拟在今年10月底前选取4?5个区县,进行首期改革试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