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A股市场绝地反击。其中,上证指数盘中一度跌破2400点关口,顺势下探至2370点,但有色金属、农业股、煤炭股、金融业、电力、房地产业等六大巨头下午联手做多,一起拉动股指强劲反弹,两市双双于14:35盘中翻红。
7月经济数据发布市场预期逐渐明朗。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7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6.3%,在前月7.1%的基础上继续回落。对此专家认为,食品价格涨幅趋缓以及去年翘尾因素趋弱是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目前来看,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已被初步遏制,这为国家实施更灵活的宏观调控打开了空间。
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大幅回落,带领大宗商品价格,以及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持续下跌,导致通胀局面可能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有望降低有关行业和相关上市公司的成产成本。有关数据显示,油价下跌1美元,中国石化业绩增长3分;从7月11日到8月11日,由于国际油价下跌,中国石油少缴纳特别收益金约6.4亿美元。
最近,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发布报告建议,尽快在全国推行增值税转型,允许企业设备投资抵扣增值税,并提出坚持相机抉择原则,为经济可能出现的急跌准备好“托底”预案。这表明政府已经对当前的经济运行予以高度关注,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适当放松信贷;对于不少出口企业面临困难,国家除了已上调部分行业出口退税率外,还应加大鼓励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方面的投入;此外还应推行减税政策,包括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等。“维稳”正在从言论向实质性举措转变,市场预期也随之逐渐明朗。
“三强两弱”凸显资金进退路线图。上周五,沪深两市出人预料的双双破位暴跌,其中上证综指跌4.47%,深证成指下跌4.17%。本周一同样如此,而且跌幅还越来越大,上证综指大跌5.21%,深证成指更是暴跌5.64%。
尽管如此,相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来说,以大盘蓝筹股为标的的上证50、上证180,以及沪深300等三大分类指数表现出了相对抗跌的中流砥柱的作用,而以上证B股和深证B股两个指数却担当了领跌助跌的主要角色。
从成交情况看,尽管上证50、上证180,以及沪深300三大指数,与上证B股和深证B股的市场表现截然相反,但成交量都出现了明显的放大,由此可见,主流资金在逆市流入大盘蓝筹股,而大量的场内资金正在从B股市场,特别是从上海B股市场汹涌流出。
机构逆市狂买92亿创5月以来最高。沪深两市在上周五和本周一出现了连续大幅下挫,究竟是谁在强烈的“维稳”氛围下如此凶悍做空?然而,上证所数据却显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实:上周五,机构资金卖出32.15亿元,买入68.89亿元,净流入资金36.73亿元;本周一,机构资金买入86.83亿元,卖出31.42亿元,净流入55.41亿元,这是5月份以来机构资金一天内净流入最大的一天。
具体从股票来看,大盘蓝筹股备受青睐。其中,中国中铁成为机构资金流入最多的品种,上周五机构买入2337万股,本周一又再次买入1100万股;有两市第一权重股之称的中国石油也成为了机构重点买入的对象,机构增仓比例占其流通盘的0.4%,一天内资金净流入超过2亿元,机构的持仓比例也从6月份的不到10%上升到12.6%;武钢股份、宝钢股份最近成为了机构重点甩卖的对象,但暴跌两天机构又在加仓这两只股票。另外,中国人寿、中国联通、中国神华、中国远洋、中信证券等机构也都有规模较大的买入。
从具体交易席位来看,买入的几乎全部是基金席位,基金2518两天内净买入19.87亿元;基金2526净买入总额也达到了11.62亿元;上周五排在第一位是基金2441买入4164万元,伊利股份是本周一所有上证50股票中,机构资金流入最多的股票,一天内机构资金流入1.3亿元,买入前十全是基金席位。可见,基金成为最近逆市做多的主力军。
与此同时,QFIIA股基金今年以来平均大幅亏损近42%,未能逃脱系统性风险,但规模逆势增加,显示境外投资者看好奥运反弹行情。理柏发布最新中国基金月度报告显示,7月份19家QFII基金的最新资产规模由66.19亿美元增加至73.74亿美元,整体单月增幅为11.4%。而新批QFII得到境外投资者热情申购,显示境外投资者并不因为A股市场短期的低迷而退缩,持续蛰伏关注A股落底时刻。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经过持续下跌后,基金为首的机构开始逆市进场收集廉价筹码,另一方面,机构低吸一些跌幅巨大的蓝筹股,主要是对指数有较强拉动作用的品种。因此,机构资金逆市大举流入是否发出见底信号,还有待后市进一步观察。
毕竟,目前由于成交持续低迷,大盘在许多技术指标如RSI等均已处于低位,技术上大盘随时有超跌反弹可能,但是颓势能否逆转则需要看后续资金能否持续放大并形成气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