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他们要亲身体验一下奥运文化广场,那就来一次完整的,从领票、安检开始。”朝阳区文委副主任、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负责人徐伟简单地布置了一下工作。徐伟提到的“他们”,是国际奥委会“观察员项目”的各位成员,其中包括来自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2010年冬奥会主办城市温哥华、2014年冬奥会主办城市索契,以及2016年夏季奥运会各申办城市的代表。
根据国际奥委会与北京奥组委、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的约定,前者在8月16日当天带着“观察员项目”20多位成员对世贸天阶奥运文化广场进行实地考察。
考察之前,“观察员项目”的成员与北京奥运文化广场活动的相关组织者在天阶大厦23层一间会议室中召开了一场“经验交流会”。
在原本计划一个小时、实际上却接近两个小时的交流中,国际奥委会“观察员项目”的各位成员对北京这次举办规模如此之大、效果如此之好的奥运文化广场活动颇感兴趣,不厌其烦地询问关于奥运文化广场的组织体系、运作流程、财务保障等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
“他们提了一大堆问题,想知道运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或许我们的经验对今后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有参考价值吧。”参加这次会谈的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城市奥运文化活动联络官阮兰玉介绍说,“我们目前开放了26个奥运文化广场,在这背后是政府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集合效应发挥了威力。北京城市文化工作者在各类文化广场活动上多年来积累的经验、沉淀的力量,在今年的奥运文化广场中得到了集中释放。”
26个广场当作一盘棋下 如何成功地运作一个奥运文化广场?前悉尼奥组委负责“Livesites”(最初的奥运文化广场形式)项目的彼特?斯图尔特曾经指出,要把奥运文化广场当作赛场来对待。2006年,彼特?斯图尔特曾受邀到北京办讲座。他对“Livesites”的地点选择、内容安排、政府角色、预算安排以及安保措施等一一进行了简要讲解。不过,一个“旁听生”点评说,彼特?斯图尔特的经验之谈是以悉尼这座人口只有420万的西
方大都市为基础的,放到城市布局、交通条件、生活环境及休闲方式都大为不同且人口密度更大的北京,其效果很可能是事倍功半,“我们照方抓药肯定行不通”。
北京如何把正在运行的26个集合了文艺演出、文化展示、赞助商活动等七大元素在内的奥运文化广场当作一盘棋来下?这是“观察员项目”各位成员非常想弄明白的一个问题。在北京奥运文化广场活动项目负责人张迁看来,与以往各种类型的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一样,奥运文化广场能否办好,无外乎“人”、“财”、“物”三个字,“对我们来说,"人"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从2001年庆祝申奥成功的世纪坛庆典活动至今,张迁几乎参与了北京市奥运文化活动的全部筹划和组织工作。他说,与以往在广场上进行单项文艺演出或摆放展板不同,今年的奥运文化广场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广场活动,每个广场上至少有七八拨来自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有数量难以测算、流动性很大的中外游客。如果从上至下缺少严谨的组织架构和完善的协调机制,就无法及时而有效地动员和指挥各种力量,意想不到的潜在风险就会很快暴露出来。
考虑到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本次北京奥运会文化广场活动中,北京市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蔡赴朝担任组长,20多个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小组下设一个办公室,负责统一筹划、协调、处理奥运文化广场的日常事务。
具体到每一个奥运文化广场,要动员的力量就更为庞大。本着“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北京市实行了广场活动的属地管理制。阮兰玉说:“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探索,我们摸索出一套相对完善的筹备及保障体系,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百分之百地明确每个职能部门在奥运文化广场的责任,确保奥运期间文化广场活动可以安全、顺利地开展起来。”
据东城区文委的工作人员介绍,8月8日奥运会开幕当天,位于地坛的奥运文化广场人山人海,“最后草坪上都坐满了人,中国人外国人都有,奥运会赞助商可口可乐、百威的饮料、啤酒很快就卖光了。”文化广场的组织者一方面要确保文化广场在大屏幕转播开幕式当中不出任何意外,另一方面还要有计划按步骤地疏导上万观众安全退场,“开幕式快结束时,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广场上几乎是挨个通知了每一名观众,根据他们的所在位置告诉他们正确的退场出口”。
“广场活动历来都把安全摆在第一位”,一位老资格的北京群众文化工作者说,“谁也不希望把好事变成坏事。”
文化广场的CIS“让人过目不忘” 奥运文化广场的重头戏有两块:一是场地的选择和布置,二是文艺演出和文化展示的组织安排。
据张迁介绍,奥运文化广场的选址工作是从去年3月开始的。当时,北京市文化局向各区县政府发出了关于商定2008年北京奥运会城市文化广场的公函。在得到各区县政府的回复意见后,北京市奥组委、市文化局、广电局、公安局等部门共同对推荐上来的广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这次选址参照了2007年北京举行的“体验中国”奥运文化广场的标准,首先对场地容积设了两道数字底线,一是面积要在2000平方米以上,二是同时可供1000人以上开展群体活动。除此之外,奥运文化广场还被要求距离居民区较近,交通便利,设施安全,配套设施比较完善,能够摆放大屏幕,供群众观看体育赛事,同时配备固定的演出舞台或能搭建临时舞台,为表演团队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选址团队还强调了两个特色,一是广场建筑要有地区或民族特色,二是文化活动要主题鲜明,要显示出中国特色。
最后,20多个符合各项要求的奥运文化广场被初步筛了出来。
统一而醒目的景观环境,有力地彰显出文化广场的奥运身份,是本届奥运文化广场活动的一大亮点。
北京奥运文化广场活动项目负责人张迁评价说,这是北京举办文化广场活动以来的一项重大收获,相当于建立了一套专属于文化广场活动的CIS(企业识别系统),从营销角度看,这对今后提升文化广场的关注度和凝聚力都大有好处。
“以往的文化广场,虽然在名称上是统一的,但在景观布置方面基本上属于各区县各干各的,你在天上放俩气球,我在门口搭一个充气的彩虹门,效果好一些的也就是背板的图案是一样的”,张迁说,“这次已经开放的26个文化广场在视觉上则是相对统一的,包括刀旗、背板、指示牌在内的所有景观道具都是我们根据北京奥组委景观部提供的基本素材而统一制作的,再加上活动理念的高度统一以及基本相同的运作模式,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识别系统,就像麦当劳的大"M"一样,让人过目不忘。”
文化奥运会同样精彩 奥运文化广场是“人文奥运”这一口号的最佳注脚。除了大屏幕转播的奥运赛事,文艺演出和文化展示是奥运文化广场上最吸引眼球的两项内容。
自7月13日各奥运文化广场开幕以来,每个广场都安排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既有国外和外省市专业表演团队的演出,又有社区和乡村的舞蹈队、秧歌队和合唱队等业余艺术团队的表演。
“2007年11月,北京2008城市奥运文化活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发出公函,邀请全国各兄弟省市来京参加奥运文化广场活动,拉开了外地优秀艺术团体踊跃进京的序幕。”张迁介绍说,“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艺术团体寄过来影音资料,审查通过后由各省(自治区)文化厅统一组队。由于奥运期间北京的食宿交通都相对紧张,我们要求各团队总人数不超过100人,在京天数不超过10天。”
国内艺术团体必须符合三项硬指标,才有机会进京参加奥运文化广场活动。一是各地选派参加活动的艺术团能代表本地区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准,艺术团成员应由优秀群众文化业余文艺骨干和地区专业院团的优秀演员共同组成。二是各艺术团体展示的内容必须是该地区的高水平文艺节目、现代文化艺术成果、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该地区特色手工艺品。三是各省市在奥运文化广场举办的活动一定要适应露天环境的要求。
截至目前,来自河北、山西、浙江、宁夏、上海及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共计39个京外艺术团体参与了奥运文化广场的演出活动,国外14支文艺团体将来京举办广场演出。北京各区县的文艺演出团体的任务更重,各区县奥运文化广场将组织演出671场次,而且这些演出也必须是精品。
随着奥运赛事渐入高潮,奥运文化广场也将更加精彩纷呈,各广场将随着奥运会赛事的进行,举行多种庆祝活动。以世贸天阶的奥运文化广场为例,该广场将根据当天赛事,安排羽毛球之夜、篮球之夜、体操之夜、乒乓球之夜等庆祝活动,还邀请了神秘嘉宾,给到场观众以极大惊喜。
“可以这样理解,北京在同时举办两个奥运会,竞赛场以内是体育奥运会,竞赛场以外就是文化奥运会。”阮兰玉说,“我们希望场内场外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
七大元素点亮北京奥运文化广场 据权威部门统计,7月13日至8月13日整整一个月,北京市26个奥运文化广场已接纳游客146.2万人次,安排各类广场演出279场次。8月8日奥运会开幕至今,各奥运文化广场以观看大屏幕转播奥运各项比赛赛事为主,共接待游客41.6万人次,演出73场次。
奥运文化广场活动至少要具备举办文艺演出、观看大屏幕、主题展览、奥运纪念品交换、赞助商活动区、奥运特许产品专卖、志愿者服务七个元素。那么这些元素在各个文化广场是如何体现的呢?记者分别走访了几个颇具特色的文化广场……
奥运文化广场的由来 2000年奥运会期间,悉尼奥组委利用几个交通方便、环境适宜的步行广场举办了最初模式的“奥运文化广场”。据介绍,当时澳大利亚人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找一大空地竖起大屏幕实时转播奥运赛况,同时提供一些餐饮服务。悉尼奥组委将其称作“Livesites”,为的就是把赛场之外的悉尼居民和外国游客聚拢到一起,共同体验一把集体观赛的乐趣。
或许是这种类似于超级派对的方式很好地承载了传播奥运理念、分享奥运欢乐的功能,国际奥委会对澳大利亚人的“Livesites”给予高度评价。“Livesites”和其他值得推广的经验一样,都被当作可供今后奥运会主办城市(及未来某一届奥运会申办城市)借鉴的“奥运文化遗产”。在此之后,国际奥委会官方文件中“Livesites”这个英文词组频繁出现,而奥运文化广场也成了每届奥运会的“规定动作”。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