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成为市场恐慌焦点的时候,券商适时承担了“救世主”的角色。市值管理被认为是能够减轻大小非减持压力的有效途径。可是,尽管券商一直在开展这块业务,但却一直未得到管理层的正面支持。
上周末,证监会就在社会热点答记者问中提出,“通过券商中介达成交易,引入二次发售机制;开发可交换债券等市场流动性管理工具”。
这不仅是针对大小非减持,对券商创新业务开展将有重大意义。
中介含义须明确 大小非减持这块“肥肉”刺激了券商们的赚钱神经,为了配合大小非解禁后在流动性管理、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券商已经发动各个部门开始配合。
据介绍,针对大小非的业务,券商目前开展三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单纯的减持,由于大小非股份皆由券商托管,这部分业务主要由经纪部门参与。其次是由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市值管理服务。这项业务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通常意义说的市值管理;另一部分则是以股权长期投资、产业投资为主。最后就是与信托公司联合提供的发行可交换债券服务,以及在保证流动性前提下的保值、增值服务等。
长江证券行业分析师刘俊表示,对于市场来说,“减持服务”有利于股权持有人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合理、有序地进行减持,券商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市值管理服务”和保值、增值服务将帮助股权持有人更好地对资产进行管理,减少了因股权持有人不懂管理而被迫减持变现的情况,这当中券商以管理费和提成为主;“发行可交换债券服务”使得融资手段更为多样化,既减小了对二级市场的冲击,也帮助解决了小非融资难的问题。
海通证券分析师谢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前期券商已经开始了减持、市值管理等工作,但此次证监会给出的言论很含糊,没有明确券商在大小非减持中的地位和作用。“中介这个词语不是很明确,如果是指加强大宗交易中的撮合作用,还能理解。”因此,如果要更好发展这块业务,必须明确券商在当中的地位。
创新价值很可观
就上述大小非减持中所蕴藏的利润,谢盐表示,券商市值管理能够获取管理费收入和超额利润的提成收益。更重要的是,随着近几年大小非解禁潮的到来,庞大的市值管理业务空间将进一步转变为券商的投行业务空间,并从股权增值管理、产业配套战略、财务顾问咨询、年金业务管理、兼并收购重组、结构融资投资等新的上下游业务链上拓展空间。
据其测算,2008年,我国券商市值管理综合收入将达4.9亿元。2009年则将达到29.16亿元。
尽管市值管理是块“肥肉”,但并不是所有的券商都能咬入口中。谢盐认为,承销和股改业务强的大型券商更具优势。
发展机构客户良机 “尽管政府表示支持券商,但真正的主角??大小非买不买账还是问题。”中投证券资产管理部相关人士表示,“市值收入也只能是个测算值,这当中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中登公司公布数据显示,7月大小非解禁规模总计为25.34亿股,其中大非解禁21.68亿股,小非则为3.66亿股。两市大小非共计减持8.49亿股,其中大非减持数量为2.93亿股,小非减持数量则达到了5.56亿股。从减持程度来看,小非减持明显更加活跃。
刘俊表示,大非解禁比重未来将不断上升。而从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表态中可以看出,大非减持的可能性将逐渐减小,即便减持,其规模占解禁规模的比重会逐步下降。因此,券商这部分利润将受到很大影响。
相对来说,刘俊更看中的是券商通过大小非解禁的契机,发展机构客户群体,培养服务机构投资者的能力,改变营业部散户化的情况,提高营业部附加值。“大小非更多的是机构,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延伸价值。因此,更多抓住这部分客户对于券商未来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