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大朗,印象最深的就是挨家挨户的民间作坊和各工厂门口张贴的招工信息,让人丝毫感觉不到毛织行业正面临的生存压力。
但深入工厂后记者才发现,今年是毛织业最困难的一年。今年以来,毛织业的不利因素层出不穷。
劳动密集型企业闹“民工荒”,大朗只是一个缩影。从前年开始,招工就出现了困难,很多工人对工资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上生活成本在增加,他们感觉在东莞打工已经赚不到钱了,于是,很多人选择留在老家做小本生意,或到中部省份打工。
由于人手紧缺,大至上千人的工厂,小至十多人的作坊,都在忙着招人,因为已经接的订单要按时交货。一个30多人的作坊老板告诉记者,“接订单时没想到今年招人这么难,一般年后都比较容易招人,今年却一直招不到。其实大厂也缺人,尽管他们给工人的待遇比我们要高些。”
除了“民工荒”,商业链条的传递效应在大朗也颇具代表性。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把货发给家庭作坊完成,它们多数只完成一道或少数几道工序,受上游工厂的影响非常直接,无论是订单还是货款,都受上游工厂限制。上游工厂打个喷嚏,它们就会感冒。在目前中小企业资金链普遍吃紧的情况下,它们的资金问题就显露得更快,因此倒闭关门最多最快的,当然也是它们。
“现在很多大厂资金链都很吃紧,只是大家都在硬撑着,看谁先撑不住了。”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毛织行业的冬天没有过去,或者应该说,整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冬天还在继续。如何“熬冬”?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必须马上解决的问题,只是硬撑是不行的,必须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毕竟,留给它们挣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