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的半年报于8月9日靓丽登场后,其高达35亿的公允价值损失与47.67亿的净利润的鲜明对比立即吸引了市场的眼球。
毕竟,在惨淡的弱市下,如果高额的账面损失需要在经纪、资产管理、承销等业务方面做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将损失追平。
是什么导致中信证券出现如此巨额的公允价值浮亏?又是什么让该公司的业绩保持平稳增长?
“寅吃卯粮”的权证
从公司的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公司35亿元的公允价值浮亏中,有32亿元是权证价值变动。
这个曾经为中信证券2007年靓丽年报贡献超过1/3净利润,促使上市公司净利润超过100亿的南航权证JTP1,在黯淡退场后,给早已处于弱市下的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带了32个亿的公允价值的浮亏。
虽然光大证券的金融分析师沈维认为,其产生只是因为公司持有的南航权证的注销而产生的,实际上,公司无持续性的风险,对未来业绩没有影响。
但同时,我们看到,同为上市公司的海通证券(600837)、宏源证券(000562)、东北证券(000686)、长江证券(000783)(上述四家已出半年报),同样也持有南航认沽权证,但是各自在南航权证上的浮亏分别仅为:-6.0亿、-2.52亿、0亿、-2.16亿。
由去年年报可以看出,中信证券是创设南航的最大赢家,共创设了31.7亿份,接近总量的1/4。而海通证券(600837)排名第二共创设了8.2亿份,长江证券(000783)创设了3.62亿份。
由此可见,去年创设的数量越多,盈利越丰厚,而今公允价值的浮亏也越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此外,内在价值从未高过零的南航权证,也被市场所诟病,甚至于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也在上月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会议上指出,要吸取南航权证的教训。
而作为国内券商的龙头,在明知道其价值为零的情况下,还在去年天量的、连续不断的创设该权证,是否该反思一下,在这场券商与散户的零和博弈中,是否扮演了真正的“大哥”角色?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教授郭田勇教授认为,这主要是新会计准则处理造成的,但是,旧会计准则也有问题。按旧会计准则,券商用很低的成本取得的股权在其价值增长时,在财报上没有任何的反映也是有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