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市长日前向人大报告说,上海将在5年内建成2000万平方米的30万套经济适用房。年内确保400万平方米开工,明年即可交付使用。话音刚落,昨天本报头条消息,外环内最大经适房工程已在徐汇区华泾地区启动,行政审批62个图章本需240个工作日,但在这里只走了30天。
可见时下政府部门对经适房工程是一路绿灯。
经济适用房是国家建设部住房解困战略的规定动作。上世纪90年代本市就推行过平价房,政府无偿划拨过多片土地,推出了长江西路泗塘基地等12万平方米平价房项目,但这项工作未能持久。2002年,市经济适用房发展中心销声匿迹。几年后,在那些无偿划拨的土地上,却见商品房拔地而起。
上海统计年鉴2008年数据显示,本市户籍常住人口为503.29万户,尚有22%住在租赁房内。2000年人口普查时,人均7平方米以下的住户高达90万户。8年中,通过旧区改造、低租金和减免政策,上百万家庭获益。但究竟还有多少居民仍住简屋陋房、多少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至今未见确切数据。近日广州确定人均居住10平方米以下、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8287元的困难家庭,共有77177户,九成家庭最高承受房价30万元。房管局以需定供,做出5年内供应463万平方米保障型住房的计划。此举应可为上海借鉴。
早前有预测,上海经适房门槛为家庭人均建筑面积14平方米以下、人均月收入2100元以下、家庭金融资产低于20万元。据此,三口之家月入6300元、居住面积42平方米以下都能入围。问题是,经适房主打面积45到60平方米,选址相对偏远,由于工作、孩子上学等原因,经济较弱的家庭对中心城区的依赖度比富人更高;即便经适房定价比周边商品房低30%,在目前房价高企的情况下,现住三四十平方米的家庭,有多少愿意增加往返时间和交通费去换取有限的空间呢?去年邻城就有上千套经适房无人问津。一位国企开发商担心说,如果销售受阻,谁对我的投资负责?看来,种种问题,决策层在下单时都应先行调研,精密计算。
本届市政府把经济适用房重新列入社会保障计划,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市民看到了希望。免征土地出让金、减免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公共资源的付出而提供的优惠,每个环节都事关社会公平。要为规划中的30万套经适房找对人家,把好政策做得皆大欢喜,或许应该像人大常委会举行立法听证会那样,广泛吸收民意和民智,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监控系统和监管程序,避免政策上的偏差带来公共利益的损失。
当30万套经济适用房建成交付后,我们既不希望看到有人开私家车来抢购,空关几年之后抛售牟利,更不愿看到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依然生活在危棚简屋之中。
(责任编辑:黄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