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维江
以东盟(ASEAN)为中心的FTA网络在泛亚太地区日渐成形。从覆盖面或广度看,8月28日新加坡召开的ASEAN+6经贸部长会议的联合声明显示,东盟完成了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2005年3月开始的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东盟?印度自由贸易协议有关货物贸易的谈判也已经完成。
与之相比,6个对话伙伴国之间的FTA协议进度可谓相当落后。6国之间,除新西兰分别与中澳两国签署了FTA之外,中国、澳大利亚仅与1国确定了FTA事宜,日本、印度、韩国更是交了白卷。尽管6国中也有几国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谈判,但目前来看泛亚太地区FTA合作以东盟为中心的局势已成气候。
东盟的中心地位不仅表现在其所签署FTA的广度居地区之冠,其深度也首屈一指。作为最初级的经济一体化形式,FTA的最终目标是国与国之间互相废除关税等贸易壁垒、取消贸易限制,其本身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粗略地讲,ASEAN+6区域内的FTA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实现有形商品贸易的关税削减,其二是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其三是扫除双边投资障碍;各方关于FTA的谈判和协商也是按此三项次第展开的。以数字1~3分别代表上述三个层次,将ASEAN+6各方在区域内确定的各项FTA所处的层次求均值,得到各方在本区域内的FTA深入水平,从高到低依次是东盟(2.33)、新西兰(1.5)、澳大利亚(1)、中国(0.83)、日本(0.5)、韩国(0.33)和印度(0.17)。可见,由深度评判,东盟在区域内的FTA合作水平也最高。
但是,中心地位并不意味着主导地位,更不代表支配地位。从2007年的贸易额看,ASEAN+6范围内的双边贸易额加总,东盟举10国之力也不过4969.2亿美元,落在中国(6531亿美元)及日本(5493亿美元)之后。FTA深度靠前的澳大利亚仅有1705.8亿美元,约相当于韩国3331.8亿美元的一半。而新西兰敬陪末座,其316.8亿美元的规模远低于印度1075.8亿美元的水平。由此可知,FTA搞得风生水起的几方在区域内贸易额仅占相对较小的规模。从实力看,它们目前可能还不足以支配区域内经济贸易合作发展及贸易格局演变的方向。
甚至从中期来看,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以东盟为中心的FTA网络能够对既有贸易格局带来重大冲击。传统理论指出关税等贸易壁垒的拆除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开展,但长期贸易格局归根结底是由不同经济体之间,由自然禀赋和社会历史所决定的生产结构上的差异造成的,关税的削减只是顺应了巨额国际贸易的参与方减少私人部门利益向公共部门转移而发生福利耗散的自然要求。随着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削减关税的要求也就愈加迫切。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由贸易区是各有其比较优势又相互需要的经济体之间贸易量不断增加的结果而非原因。
就现有的自由贸易区发展经验来看,贸易壁垒的拆除纵使能带来区内贸易量的变化,但这种数量上的变化尚缺乏规律性,更谈不上是结构性的变化。以东盟自由贸易区为例,从1992年提出至今,已经有10多年的时间,但东盟内部贸易的比重并无显著提升,总是在25%~30%左右徘徊。我们还分析了欧盟25国(不包括2007年加入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995至2006年区内外的进出口数据,发现尽管期间欧盟范围不断扩大,区内贸易占全部贸易比重并无较大提升。其中,出口的区内贸易额占比维持在67%左右,进口的区内占比甚至由67%逐年下降至63%左右。
基于此,中国中短期内无需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新成员加入东盟FTA网络所可能引起的贸易格局变化而过于担忧,更严峻的挑战也许在于对下一步ASEAN+6合作方式的深入分析、清醒认识和身体力行。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这条人类历史进程的长河而言,亚太地区正在踏入的也很难说恰好就是欧洲人曾经踏入的那同一条河流。在欧洲,由法德轴心构成欧盟一体化推进的领导核心,这正是泛亚太区域所不具备的条件。历史问题、意识形态、贫富差距、文明差异决定了推动ASEAN+6合作的力量难以来自个别或少数强势成员的精诚合作、带领推进以及其他成员的跟从,但是多数成员并未认识或并不甘心承认这一点。拿东盟来说,它在不同场合一再以driver的自命,意指东亚乃至亚太区域合作的“驾驭者”,而非听命于人的“司机”。
各方之中,日本人最在意自身的“主导地位”,这种思想的渊源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他们对等级、秩序近乎痴迷的偏爱之中。虽然日本人总爱陶醉于“雁行模式”成功的旧梦里,但中国的崛起毕竟不能忽视。为了不被中国“主导”,日本积极欢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参与,这样一来反倒为“合作?依赖”的一体化观瓦解“主导?跟从”的一体化观创造了条件。
ASEAN+6内有能源和矿产品出口的大国,有在农产品生产和出口方面具备优势的国家,有在先进工业制品生产制造和先进技术出口方面领先的国家,有简单再加工制成品生产和出口颇具规模的国家。长期来看,区域内的相互依赖与合作将增强整个区域相对于区域外国家和国家集团的议价及竞争能力,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是区域内各方乃至整个区域对外力量的源泉。泛亚太区域的经济合作,关键不是内部谁支配谁的问题,而是谁获得更多合作伙伴和机会,谁因为孤立在外而丧失力量的问题。
对于中国而言,合适的做法已经很清楚了。经略泛亚太地区,不可以中短期政治及经贸活动居主导地位的准则来审视得失。竭尽所能把区域内能源、初级产品、高技术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以及初级工业制成品需求方尽量卷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进程之中,形成相互依赖、欲罢不能的合作体,是中国长期乃至超长期战略利益之所在。(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