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曾经是人类工业文明的骄傲。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居然生产出了喝下汽油就能够奔跑的机械,这简直像造物主一样伟大。当年的人们用赞叹的语气描写福特汽车厂“矿石和煤炭原料从大湖附近水运过来,然后经过热处理、仿形、铣削、冲压、焊接、抛光、喷漆和总装等数百种工艺过程,最终在这里被转换为汽车”,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评价汽车厂的神奇时说“在一端吃进去焦炭和矿石,在另一端吐出轿车”。
上个世纪几乎所有的后发国家,都曾把不惜一切代价造出自己的汽车,当作工业发展里程碑式的目标。在电视上,中国老一代一汽、二汽的建设者们提起当年的创业经历就潸然泪下,可见当年发展汽车工业的艰辛。
而2000年笔者在湖南卫视的一个节目中对“汽车狂人”李书福访谈时,问他,过去有没有做过和汽车相关的产业?他坦承,做过皮鞋和冰箱配件生意,汽车过去没搞过。我接着问:你过去从来没有搞过汽车,为什么一上来就敢办汽车厂?李书福的表情是他经典的歪着头迷着小眼睛撇嘴笑,他的回答让当时台下观众一片哗然:“我总觉得汽车这个东西,技术好像也没什么复杂的嘛。”
那时他造出的汽车被人笑话,“前面看着像宝马,后面看着像奔驰”。而如今吉利汽车已在国内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他当时的野心至少已不会被人称做狂妄了。回过头来看李书福在技术方面的自信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这就是全球化和产业链的力量。当年中国汽车工业界的先辈在制造东风和红旗时,每一个技术细节都要自己设计制造。而今天的李书福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工业体系中产业链的优势,一个个原部件都可通过采购得到,夸张些讲“能办装配车间,就能办汽车厂”,而设计技术在大多数方面已非常成熟,可以模块化便捷转移。
但李书福因此的乐观,其实恰恰是值得中国汽车产业界警惕的一件事情。
今天当我们为利润微薄的中国制造业而感到苦恼时,国内的汽车产业正在享受着最后的盛宴,一方面是国内新兴中产阶层的旺盛消费需求,一方面是贸易壁垒带来的国内市场溢价。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汽车制造业不可逆转会成为下一个越来越没有什么门槛的行业。如果不是美欧国家产业工会的力量强大,其汽车产能萎缩得会比现在更加迅速,会加速把生产线向新兴市场转移。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
随着油价的上涨和国内消费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再加上印度、泰国等同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在制造业转移方面的竞争,目前让我们自豪的国内汽车生产线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会成为一块鸡肋。
而在未雨绸缪方面,丰田汽车公司应该是中国同行的榜样。长久以来,高档车市场都是德国、美国、意大利的天下,日本汽车始终都是廉价品的同义词。但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系制造商却没有满足于简单地占领市场,而是以近乎执着的态度追求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随着全球能源的越发紧缺,在竞争的马拉松中,其终于逐渐胜出。根据2007年的数据,丰田汽车公司已经在全球的汽车销量中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基本持平,接近937万辆。而今年其更势不可挡。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