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左右间财经评论 > 大势前沿

医疗专利转化究竟“卡”在哪里

    张皙教授满怀热情研发一项手术专利时,绝没有想到,让这项发明为更多患者服务,竟用了7年时间转化。

  C3F8??全氟化碳填充气体,能提高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但这种气体很容易被空气稀释,保存、储藏非常困难;而且每个病人手术中使用这种气体的量很小,还要求有一定浓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张皙教授等首创的C3F8气体小包装,让难题迎刃而解,并可将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从94%提高到98.6%。这项发明于2000年获得专利,次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一等奖。然而,令张皙教授始料不及的是,这项专利发明经历了长达7年艰辛的成果转化。

  本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统计显示,近5年内该院共获得20多项专利,但真正能实现成果转化、直接服务于病人的,却不足10%。医疗成果转化难,是一个共性问题。

  医疗专利转化究竟“卡”在哪里?

  市场风险很大??难觅“知音”

  张皙教授介绍说,近年来我国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仅为17/10万。“有限的市场需求,自然会影响到投资回报率,这无疑增加了转化的风险。”

  长期在医疗器械行业搞市场开发的颜先生坦言,只有极少数医疗专利同时具备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商业前景。但就是这很少的一部分专利,从投入生产到形成产业链,都要经受诸多环节的考验。不同于其它专利产品,医疗专利产品大都直接应用于人体,因而从动物试验到不断扩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再申报、注册,到形成一个成熟的产品,少说也要花一两年。

  因为市场风险大,医疗专利很难找到愿意开发的企业“知音”。

  “独享”还是“分享”??难谈合作

  专利技术供给方的科研人员,和专利技术需求方的企业,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想“独享”专利,而不愿意选择合作,也就是不愿“分享”专利转化可能带来的市场利润。

  一位曾促成多项医疗专利走向市场的医院管理者,道出了专利转化的尴尬:一些科研人员不顾自己是否具备资金实力和管理才能,守着个人专利,坚持自己转化自己开发,最终往往“胎死腹中”。即便有个别转化成了,也因后续资金缺乏、管理经验不足,以及自身精力不济等原因“半途而废”。而企业也不愿意科技人员或其他人参与转化,希望“独享”技术成果带来的高额回报。双方都想“独享”,最终导致专利转化不成。

  C3F8小包装获得专利4年之后,在多方努力下,终于在2004年找到了“婆家”??上海华捷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使用许可的方式转让。手拿2007年2月方才完成各项注册的产品,张皙教授坦言,这回之所以能合作成功,是他看中了这家企业眼底手术易耗品专业生产公司的背景,而对方的想法也简单,希望能丰富企业的产品种类。据了解,在正式推出后短短一年半内,C3F8小包装产品已基本实现了国内市场全覆盖,并占领了同类产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医企沟通困难??缺少“红娘”

  医疗专利在寻求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还经常遇到另一种情况:科研人员不愿开口谈价,又不了解企业的运作,总是怀疑对方的能力;而企业方往往对医学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结果双方很难找到共同语言。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技术市场普遍存在规模不大、规范欠缺等问题,尤其集中表现在专利转让价格的确定方面。由于国内没有正式的专利价值评估机构,加上专利中介机构整体水平不高,对技术成果的价值评估不容易把握好??若定价过低,会挫伤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若定价过高,难有人接盘,会阻碍专利成果的推广应用。而专利供求双方在交易时心里没底,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专利的顺利转化。

  如何提高医疗专利的转化率,让医疗专利走出“自娱自乐”的困局?医院、专利拥有者、企业都不约而同提出,希望有够水准的中介机构牵线搭桥。记者了解到,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始了积极探索,在医院科研处下设立了“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办公室”,借助于技术市场等商业平台,推进专利成果转化。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张皙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