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9月4日电(记者于晶波)中国央行网站4日刊登副行长胡晓炼讲话称,从长期看,中国需要对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但从短期看,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会使通货膨胀压力显性化。中国政府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采取了择机分步调整的策略。
胡晓炼:将继续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胡晓炼称,中国政府适时、稳步推进油、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多年来,中国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未充分反映资源稀缺性和环境损害成本。中国政府对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采取了择机分步调整的策略。例如,今年6月,提高汽油、柴油价格,使价格改革保持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
这位官员表示,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是好的,整体上实现了增长平稳、结构改善、效益提高的目标,但经济运行中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海内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也增加了中国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
在胡晓炼看来,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包括通货膨胀压力和次贷危机影响。她表示,次贷危机的爆发与蔓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美国经济的下行会影响中国的出口。美元的持续走软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攀升,使中国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另据胡晓炼介绍,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日均波幅已从2007年的62个基点扩大到79个基点。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至今年8月末,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达21.3%。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