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调控应研究如何面对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
针对目前的资本市场状况,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正庆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希望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出台相应政策是政府职责 周正庆指出,纵观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能离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而且,这种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直接向市场注入资金救市;由政府出资回购上市公司股票;直接向上市公司注入资金、避免破产;运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干预股市;通过制定发展资本市场的长期规划或者出台多项配套改革措施以推进资本市场发展;国家政府首脑直接号召公民增强信心、购买股票、稳定股市等。
周正庆认为,在新兴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往往同时扮演市场监管者和推动者的双重角色,针对市场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实际出发,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是必要的,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他说,我国资本市场只发展了十几年,市场机制不成熟、不健全,不少历史遗留的问题和发展当中遇到的新问题都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予以引导和支持。“国九条”早已明确提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那种认为政府不能出台政策引导和干预股市的看法显然是不客观的、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政府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各种手段,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是完全必要的。
周正庆说,发达国家对股市干预已经制度化。从美国解决次贷危机采取的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不难看出,他们没有被自由竞争的观念捆住手脚,而是从实际出发,结合“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两手并用,针对现实中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相应做法在欧洲各国也比比皆是。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轻信某些所谓专家宣扬的对资本市场不能干预、不准干预、干预之后也不会有好结果的种种舆论,捆住自己的手脚,从而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努力营造“慢牛”局面 周正庆强调,股票市场的涨跌是难免的。但从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实践经验来看,要力争避免短期的大起大落,努力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形成“慢牛”局面。
实践证明,一个持续稳定上涨的股票市场对参与市场的各方都是有利的,广大投资者的投资能得到合理的回报,有利于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得到缓解甚至解决。相反,一个持续下跌的股票市场,参与各方都会遭受损失,广大投资者会感到不满,上市公司的资产、包括国有资产会大量缩水,各种矛盾随之出现甚至激化,社会也难以和谐稳定。
周正庆认为,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慢牛”局面在我国不仅是需要的、也是可能的。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实现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是完全可能的。经济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也应当是一个长期稳定向上发展的态势。
进一步完善金融调控 周正庆认为,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金融调控,以维护资本市场的安全与稳定。“对资本市场如何进行宏观调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在思想认识上和实践操作上都有待提高。”
周正庆举例说,当央行采取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的政策措施时,有的同志解释说,这些措施不是针对股票市场的,持一种回避的态度。实际上,任何一项货币政策的出台,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其结果必然会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产生广泛影响。因为货币、资本两个市场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任何紧缩或放松银根的措施,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变化,形成利空或利多。“我到美国访问时,格林斯潘曾在办公室告诉我,他在调整货币政策时,会把股市作为调控的重要目标。”实践证明,金融调控只面对货币市场,不研究如何面对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必然会影响其有效性和前瞻性。
周正庆说,早在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要求,“要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防范系统性风险”。但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仍不平衡:一方面货币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增长势头不减,另一方面债券市场和证券市场发展滞后;一方面间接融资的中长期贷款快速拉升,另一方面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企业融资高度依赖银行。在这种情况下,金融调控只面对货币市场,只靠提高准备金率、提高利率等措施,不下决心对金融市场监管结构进行有效调整,不组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联合运作,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谢闻麒)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