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9月5日经济信息联播)最近,不少人士表示,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的重点之一就是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所谓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企业,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这样做的好处是,把地让给能人打理,让一部分农民能通过打工或其他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收入。目前,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办法已经在不少地方开始试点,农民尝到了不少甜头。先来看看重庆涪陵的做法。
记者了解到,目前涪陵农民每亩地的收入现在能达到2700元,比两年前的四五百元,翻了五倍多。
农民股东洪明慧说:“我是入股了三亩一分六厘八的土地,分红就分了这么多。”
农民用自家的承包地入股公司成为股东;公司则整合入股土地,在不增加前期投入的基础上,上马新的养殖基地。东江模式实现了土地变股份,农民当股东。公司为农民支付每亩土地800斤稻谷保底收入的同时,还给了农民们到公司打工赚外快的机会。
农民股东洪明慧说:“我(夫妻)二人到桂楼公司打工,(每月)我们两个的工资是1800元,一年下来,工资就是两万。”
洪明慧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保底、分红和务工三项加起来,她家一年的收入比两年前翻了10倍。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增收,东江模式在涪陵区迅速推广,一年时间,参股农户数量由最初的23户增加到221户。
让农民增收的同时,东江模式也让参与其中的企业收获颇丰。2007年,桂楼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近1.5亿元。
重庆桂楼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明说:“有了(养殖)基地之后,原材料不受其他人左右/只要把疫病控制,硬件设施搞好后,可以大大减轻疫病发生率,加上市场行情那么好,企业肯定要赚钱。”
在实现农户和企业双赢的基础上,从今年起,东江模式针对生猪养殖产生的面源污染问题,进行了新尝试。
重庆市涪陵区农办主任洪又亮说:“采取循环经济的发展,就是在生猪养殖场周围,采取猪沼果,猪沼菜的模式来消化生猪产生的污染。”
按照每头猪10元钱的标准,涪陵区对养殖企业进行治污补贴,企业用这笔钱修建排污管网和沼气池发展循环经济。在毗邻养殖场的地方,记者看到一片四百多亩的菜地,养殖场每天的排放物成了这些蔬菜的天然有机肥,周边的农户则全部免费用上了清洁的沼气。
(责任编辑: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