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公布部分金融机构2006年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三家银行违规放贷金额数百亿
主要投向股市、房市和国家限制发展产业及领域
证券时报记者周荣祥
审计署昨日公告了国家开发银行等几家金融机构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
审计发现,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中均不同程度存在违规问题和薄弱环节。
国开行违规放贷91.04亿
审计发现,国开行中长期信贷业务在商业化转型过程中存在风险隐患,需要注重防范;经营管理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下属单位存在违规问题,需要加以纠正和改进。其中,截至2006年底,国开行表内各项贷款余额20015.4亿元。从审计情况看,一些中长期信贷业务的贷款主体不符合要求,一些贷款在抵押担保方面过度依赖地方财力,部分中长期信贷业务存在不规范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商业化转型中加以关注和解决。
此外,国开行部分分支机构存在违规经营问题。本次审计共发现国开行违规发放贷款问题金额91.04亿元,主要是违规将信贷资金投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国家限制发展产业及领域。
审计公告称,国开行高度重视本次审计工作,对这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国开行及时进行整改,已取得初步成效。审计期间,国开行积极配合,督促和指导各分行进行专项检查,做好自查和整改工作,规范和收回78.08亿元审计发现违规问题资金,积极化解经营风险;处理有关责任人22名(涉及厅局级干部10人),其中免职2人,停职2人,通报批评18人;针对审计发现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了总分行两级风险防范体系。
审计后,国开行将2008年作为管理年,主要抓了以下工作:重点加强贷后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监督,对信贷业务实施全过程、全覆盖的内部稽核;成立合规办公室,加强合规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动态周报制度,完善分支机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开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准备工作。
农行违规问题资金243.06亿
审计署昨日公告的中国农业银行2006年度资产负债损益审计结果显示,2006年底,农行资产总额较上年底增长12.01%,贷款余额和存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3101亿元和6935亿元,存款增量居国内银行业首位;全年实现经营利润582.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银行卡业务收入在同业中保持前列。
但农行在经营管理中也存在一些违规问题和薄弱环节。譬如其部分基层分支机构违规经营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违规发放贷款,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的问题和经营管理中存在薄弱环节三方面。本次审计发现农业银行违规问题资金243.06亿元。
对上述问题,审计署已依法出具了审计报告,并下达了审计决定书。对农行违规经营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已移送银监会等部门处理;对财务收支违规问题,依法做出审计处理处罚,并责成农业银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已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审计署建议,农行应通过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彻底解决存在的深层次制度性缺陷;同时,进一步核实资产质量的真实状况,扎实做好股改基础工作,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强金融职业道德及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合规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案件意识,健全和完善对各级行长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细化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确保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审计公告称,农行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措施,并在审计过程中按照边审计边整改、以整改促进工作的原则,认真做好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截至目前,农行已处理责任人1125人(次)。
光大银行违规放贷超百亿
审计结果表明,光大银行近年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调整资产结构,注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能力逐渐加强,财务状况有所好转。但审计也发现,光大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违规问题和薄弱环节。
审计发现光大银行违规发放贷款108.68亿元,其中半数以上属于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和向证券市场直接或间接提供信贷资金;违规办理存款及结算业务24.61亿元,一些分支机构存在高息揽存、违规办理结算业务等问题;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形成垫款9.93亿元;违反财务收支法规问题1.15亿元,其中,使用虚假发票报账5682.86万元,套取的现金大部分用于发放奖金福利,部分用于营销“公关”。
审计还发现光大银行经营管理存在以下薄弱环节:一是贷款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加大了信贷风险;二是责任追究不到位,以罚代刑的现象比较突出;三是存款业务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四是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住房基金长期挂账、自办实体清理不彻底等;五是一些分支机构为了吸引客户、扩张业务,为一些客户违反国家相关法规的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此外,审计向司法机关移送各类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8起,涉案责任人员14名。
(来源:证券时报)
(责任编辑:田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