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南海现象”观察:从无为状态到有为战略

  “南海现象”观察:从无为状态到有为战略

  本报记者 宋菁 实习记者 潭淑金 周玲飞 佛山南海报道

  从昔日一个纯粹的农业县,演变成今日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明星之一??南海经济的30年,一直孕育着民间经济活力和草根精神。

  20多年前,“三大产业齐发展,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发展策略,首次将南海置于历史的分水岭,小五金、小冶炼……众多非公有制企业应运而生。这一时刻,被认为是南海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原点,而看似“中庸”的政策,已经暗含了对民间经济力量的纵容。

  90年代,专业镇经济的形成,昭示着南南海进入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大沥为代表的专业镇形成了完整的铝型材加工产业链,盐步则集聚了大批的内衣加工企业,平洲的皮鞋、南庄的陶瓷亦都盛名在外……

  2004年前后,南海工业开始步入发展中后期,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在此时启动??一改此前的相对“无为”状态,南海政府抛出“东西板块”及“双轮驱动”两大战略,开始重新布局南海的未来。

  “六个轮子一起转”

  20多年前,南海政府的一个决定,被视为南海模式模糊的起点。

  1984年,当时的南海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大产业齐发展,镇、公社、村、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6个轮子一起转’”。

  这一决定,构成了南海民间经济力量兴起的最初政治环境,将南海在“改革开放”前期已“地下运营”达10年以上的民间经济力量推上了一个更加包容的舞台。这与当时内地非公有制经济仍受政策歧视的状况极为不同。

  南海政府的超前选择,被认为是民间经济力量自发推动的结果。

  以南庄为例,改革开放之前,这个当时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镇区,村民们在集体环境下养鱼的同时,也经常偷偷将鱼拿出去贩卖,自己赚些钱。

  “南海的商品意识一直格外蓬勃,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一种天然状态,政府只是顺应了南海的历史。”南海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谢晓云昨如是表示。

  “在政策出台之前,南海已经出现了一批小作坊企业。”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毛艳华说,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出一批“洗脚上田”的南海农民,他们风风火火地办起了个体和私人作坊式企业。

  李兴浩的发家史在南海颇具代表性。

  李是志高空调的董事长,和南海的大多数企业主一样,他也是农民出身,当初没有什么钱。他在1982年以前主要是务农,也做过很多副业,只要农闲,他就会想办法做点小生意,有时是在村里摆摊,有时是贩菜去广州卖。

  1982年,他卖冰棍赚了几百元,他就用这笔钱开了一家抹布厂,赚钱后又开了一家服装厂,发现做五金生意可以赚钱,他也开过五金店、空调维修店。而这些琐碎的生意经验,为他90年代筹建志高空调积攒了资金。

  南海市民间企业家公会会长戴庆元说:“南海商业氛围非常浓厚,这种商业文化,弥漫在整个南海,激励这里的人从事非农行业。”而正是这种商业文化使南海的私营经济迈出了第一步,那些农民即使没有本钱也要不屈不挠地做点小生意。

  谢晓云说,80年代开始,一部分农民离土不离乡,搞起了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加工、小冶炼……这些企业开始在南海市属国有企业与乡镇企业中,如同野草一样成长。

  而当时的政府不仅未歧视非公有制经济,更公开鼓励民间创富的能量。

  1983年,南海县五套班子领导带着烧猪、美酒,敲锣打鼓到当时的金沙镇贺富。1998年,当时的南海市市长在回顾这段历史时写道:“这一贺富,使得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知道,搞个体、私营、合资、千方百计致富,可以挺直腰杆、放开手脚大干了。”

  当时,为了规避企业与外省企业做生意时,遭遇政策歧视,不少南海私营企业戴上了“红帽子”。80年代初,广东省外地区并不接受私营经济,不少领域也仍有政策限制不允许私营经济介入。南海私营企业为了方便做生意,就开始向集体上交管理费,戴上了集体面具。

  挂靠集体企业后,这些企业在贷款、土地使用权、出口配额、税收等问题上,就享受与集体、国有企业平等的待遇,规避了国家对私有经济政策歧视带来的壁垒。

  这种“真私人、假集体”的企业在80年代到90年代的早期大批涌现,受到南海政府半公开的支持。

  一组数据能够说明南海政府这一时期的发展策略取得的成果。到1988年,南海市个体、私营中小企业达到2.6万余户,比1983年增加3.5倍,产值近7亿元,比1983年增加24倍。

  企业转制的南庄样本

  80年代末至90年代,小打小闹的小五金、小塑料,或者仅仅倒买倒卖一下铝型材,已经不能满足南海生意人赚钱的需求,这种不满足,将推动南海工业推上了一个新阶段。

  其中,铝产业便是最好的案例。

  80年代末,大沥最早做铝材的一批人从香港进口铝材,卖到深圳,大赚了一笔。这笔生意的示范作用陆续带动了不少投入到铝材生产中。

  亚洲铝业集团的主席邝汇1972年从南海去了香港,在香港,他做过回收废旧金属的小生意。1981年,他跑去美国、日本、中东等地收购废铝,这些铝在香港转口的时候卖掉一部分,剩下的就运到广州加工。

  1995年,更多的人加入废铝贸易,这门生意的利润率也随之降低,邝汇就转到实业来,致力于投建扩张铝材厂,自己生产铝型材。

  这一时期,正逢国内铝材和建筑陶瓷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大沥的铝材、南庄的陶瓷开始遍地开花,产业集聚效应逐渐呈现,专业镇也就自发形成了。

  中山大学毛艳华说,这种专业镇模式“一镇千家厂、千厂同类”,到90年代末,南庄有陶瓷企业130户,西樵有纺织企业2088户,平洲的制鞋业508户、大沥的铝型材业408户、金沙的五金制造业1159户……“这些专业镇雄踞一方,当时的年产值少的几十亿,多者过百亿。”

  不过,问题又再出现。

  据南海发改局提供的数据,至1997年,南海的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支撑起南海经济的半壁江山,年产值超过千万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近200家,超亿元甚至10亿元的企业有39家。

  而大批的镇办、村办企业却开始出现亏损。

  当年曾主导南庄镇集体企业转制的一位官员8月底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当时的集体企业用人唯亲,整个体制已经出现问题,“1990年代中期,南庄镇一级的企业就曾亏损几个亿”。

  1997年,南海市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制定了进一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多项措施,提及国有以及集体企业的转制问题,希望政府的力量能退出企业经营。

  上述前任南庄官员介绍,1997年开始,南庄开始调研,评估南庄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调研发现,南庄的镇、村两级的集体经济占据南庄经济总量的80%,比重过大,且这些企业的体制弊端尤为突出。

  1998年,南庄成立转制班子,提出了对19家镇办企业公开竞标拍卖的转制思路,村一级企业给出了转制意见,但未做强制要求。随后,该小组对19家企业进行了清产核资。

  方案确定后,南庄镇通过当地电视台介绍转制情况,以期吸引各方前来投标。

  竞拍被安排在镇政府的5楼大厅,转制小组的负责人冼永恒主持拍卖。结果,19家企业拍卖了18个亿,企业全部转到私人手里。而此前,南庄的转制组曾赶赴顺德调研其转制思路,顺德人曾说:你能卖10个亿就算不错了!

  如今谈起这场暴风骤雨般的转制,上述主导转制的官员仍然记忆犹新。“只是,仍然留有一些遗憾。当时应该下定决心将村一级的转制一并完成。”

  当年,南庄村办企业的转制并不成功,很多村采取租赁的方式将企业转出,然而这种方式下,企业若经营好还罢,经营不好,接盘的企业家就不再续租,村办企业的转制问题仍然未能彻底解决。

  南海转向

  2003年以后,南海“撤市设区”,并入大佛山,其以民间经济自发繁衍为特征的南海模式,也开始出现变化。仍然占据南海经济相当比重的传统产业,由于附加值低、能耗环保问题,被认为不再能够代表南海未来的产业方向。

  产业的调整升级开始成为南海经济的关键词。

  2008年8月22日,南海下发《南海区产业发展指导意见》,这份执行至2010年的《意见》指出,按照“优一、强二、快三”的产业发展序列,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支柱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务快速发展、现代城郊型农业不断优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南海计划,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57:41,单位能源消耗“十一五”期间降低21%以上。

  南海区发改局副局长吴以焯告诉记者,以铝型材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业、金属制品(含五金)、纺织服装业等传统三大产业,其地位将会逐渐被汽配、智能家电、电子信息产业这新三大产业替代。

  《意见》公布了列入调整的行业名单,陶瓷、部分金属、塑料制品被纳为调整范围。吴以焯表示,政府酝酿制定具体行业调整的时间表,其中,到2009年,现有的108家陶瓷厂就只将保留11家。

  2003年就提出的“双轮驱动”、“东西板块”两大战略也被上述《意见》再度提及。

  2003年南海提出以内源经济为主,以外资经济扩充南海经济增量的“双轮驱动”策略。2005年,这一战略被演绎为“搬些大树回家”,南海引进先进外资的意图更为明确。

  这一策略,也直接促成了奇美电子、本田变速箱等大项目的落户南海。

  实际上,外资引入的产业正是南海自己定位的发展新方向,而过往辉煌的民营经济仍然主要活跃于传统产业。“内外资几乎不构成竞争关系。”南海区委书记李贻伟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外资的引入,并不意味着南海最具代表性的民营经济的淡出。

  配合“双轮驱动”战略,南海又提出了雄鹰计划。

  这一方案首期圈定了200家中小民营企业。根据计划,至2015年,重点扶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税收均比2007年实现翻两番,每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超亿元,其中超20亿元的企业14家,超50亿元的5家,超100亿元的2家;全区上市公司突破30家,拥有数十家国际知名、近百家国内知名的企业。

  同时在2003年提出的还有“东西板块”布局。在南海发改局系列调研后,南海政府提出了“东部发展现代服务业,西部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新产业规划。

  南海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谢晓云说,这一发展规划与近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思路一致。

  根据这一产业规划思路,南海正在逐步引导陶瓷、纺织等传统产业的转移,转而在东部重点发展金融业、专业大市场以及旅游业;而在西部地区,智能家电、汽配、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产业发展的方向。

  谢晓云表示,东部板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千灯湖金融服务区。根据《广东省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发展规划》,广东省在未来五年,将把坐落于广州市与佛山市连接枢纽地带的南海千灯湖金融区打造成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后援服务中心、创新研发中心。

  而西部板块最为成功的案例就是引入了液晶显示器生产商台湾奇美电子,这一超大项目的投产被认为会强势拉动佛山、广东的产业升级。

  吴以焯表示,奇美电子的进驻,南海酝酿描绘出一条千亿元的产业链条,期望这棵大树能够带动整条产业链的形成。

  目前,南海东部第一产业约为西部的一半,第二产业略高于西部,第三产业是西部的1.7倍。谢晓云说,整个南海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虽然目前尚不足40%,但是预计到2012年,南海服务业能够达到“占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0%左右”的全省平均水平。

  中山大学毛艳华表示,南海模式实际上已经被注入了新的内涵,从原有的以民营经济为主,到“双轮驱动”引进外资,东西板块的新布局也使得过往辉煌的专业镇时代被逐渐取代。“模式本身就不该是固化不变的”。

  受访的南海官员,也多在淡化“模式”一说,他们认为过去那个南海民营经济自发蓬勃发展的时代称其为“南海现象”更为合适。

  李贻伟也表示,现在实际上已经没有什么模式,区域发展的趋同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大家都用相同的招数,单个区域的竞争优势要凸显出来也就日益困难。”

  

(责任编辑:悲风)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