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保险业巨擘安联(Allianz)日前宣布,旗下的投行德累斯顿银行(Dresdner Bank AG,下称“德累斯顿”)将被转让给德国第二大商业银行Commerzbank,成交价格为142亿美元,以部分现金、部分股票转换的方式收购。
这一公告同时意味着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计划以100亿美元现金收购德累斯顿银行一半股份的计划落空。国开行目前持有德累斯顿银行24%的股份,若交易成功,将持有该行74%的股份,成交价格也将大大高于Commerzbank的出价。
国开行1月份即开始从事此项投资的细节,但是由于没有得到政府正式批准,始终没有向安联提交正式投标。德国工会、德累斯顿管理层,以及部分德国政界人士倒是偏向于国开行的计划,因为国开行打算保留德累斯顿的所有员工;而德国商业银行的投标中则明确表示要裁掉9000人。
对国开行这一没有投行管理经验的商业银行而言,其问题在于,管理和运营德累斯顿这样一家跨国投行将远远比收购该行困难。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一些华尔街的案例来看。
国开行计划逐步收购德累斯顿银行的设想,在近代收购投行的并购案中,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在20年中逐步收购美国老牌投行第一波士顿(First Boston)的做法与国开行类似。
瑞士信贷集团是与瑞士银行齐名的商业银行,旗下有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保险公司等业务。20年前,瑞信集团不满足于商业银行及私人银行的业绩,杀向华尔街,首先收购了第一波士顿的部分股份,将其改名为瑞信第一波士顿(C. S. First Boston),进一步收购后将起改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简称CSFB),2004年将第一波士顿的名称彻底除掉,改为瑞士信贷集团。在这几十年的收并过程中,第一波士顿给瑞信制造的麻烦不断,其中2000年的股市高峰时以130亿美元收购投行DLJ造成灾难。
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瑞信第一波士顿收购DLJ和国开行收购德累斯顿的计划,或许对后者有一个新的认识。
在当时的华尔街,DLJ除了在投行业务的原始股承销(IPO)、优级债券市场承销(DCM)及股票市场承销(ECM)中处于前10名以外,在收购并购业务中的某些板块如金融服务板块、卫生保健板块则有多位明星投行家,促成了多宗并购业务。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DLJ当时是华尔街最强的垃圾债券承销商。
瑞信第一波士顿收购DLJ后,也在其后的几年内始终在垃圾债券承销业务中处于首位,并赢得丰厚的佣金。但是CSFB收购DLJ是一场灾难,130亿美元的成交价无异于天价。合并后内斗不断。CSFB留出10亿美元作为留聘DLJ银行家的分红,导致CSFB原来的银行家集体跳槽,又被CSFB高价劝回。两年中DLJ原来的近万人只剩下1000名银行家。这算下来是每位银行家的平均价码是1300万美元。CSFB当时的CEO,同时也是负责收购DLJ的总设计师威特(Allen Wheat)在次年被瑞信集团解职。
与DLJ相比,德累斯顿从来就只是一家二流投行,很少促成上得了头版的交易,在M&A,IPO、ECM、DCM这类投行的主要业务中,始终没有能够成为承销商,最多得到次要的销售角色。
在交易领域,德累斯顿银行则是见风使舵者,见到其他大行做债券衍生产品交易,便也立即招兵买马,建立债券衍生产品小组,经营不善后又将人马全部解雇,再开始下一轮的循环,比如股票衍生产品交易。
安联自2001年以235亿欧元(366亿美元)收购德累斯顿,比CSFB收购DLJ多玩不了几个月。这一天价收购始终没有使安联获利,安联希望将其脱手甩掉这一包袱。
国开行在计划中承诺保留所有的德累斯顿员工,这也暴露了国开行对此并购案极不具有自信心。收购的目的是开拓市场,取长补短,裁减冗员是合并兼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步。从来没有哪家公司在收购前还没有进入容并阶段便发出“不裁减人员”的誓言。
在中国投行业尚不成熟的阶段,不应该头脑发热出重金收购西方投资银行,羡慕投行的无限风光。投资银行不同于一般的制造行业,投行内部主管的目的是为了极大限度地盈利,这必将促使交易员不计手段冒险豪赌,给公司的账上留下一笔糊涂账,导致今日接连不断的减计。
国开行希望借由收购海外投资银行,获得投行领域的专业知识或者运营本领,这种想法与日本当年的想法类似。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高峰期间,曾经以钱开道、花重金收购华尔街银行。1987年日本人寿保险公司曾经从美国运通手中购买雷曼兄弟的部分股权,住友银行收购高盛的12%股权,结果均无功而返。
现在中国资金充足,但并不等同于在金融业的强大。中国不能用重金充当学费打水漂。创立中国金融事业不能靠投资西方国家的投行而得到的雇佣军,而应该培养自己的子弟兵。从海外投行中招聘华裔投资专家、从中国大专院校中招聘优秀人才,让他们到其他的投行学习各类专门知识,如合并与兼并、原始股承销、债券市场承销及股票市场承销等。凭着中国人的勤劳好学,过不了多少年中国的投行业务将茁壮成长,中国将迎来金融业的崛起。
(作者为华尔街资深从业人员)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