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区域经济

南海区委书记李贻伟:南海没有产业空心化的顾虑

  2003年南海撤市设区后,李贻伟先后担任南海区委副书记、区长、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等职。

  这一期间,也正是南海转型的关键时刻。

  从改革开放之初为给民间经济营造平等环境的“无为政府”状态,李认为,现在的南海政府是“四有政府”??“有为、有效、有信、有限”。

  西南板块的新规划

  《21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南海经济发展的经验被业内称为“南海模式”,不过不少南海人似乎不乐于以““模式”一词来描述这一成就,认为“模式”这一说法有将发展方式固化的嫌疑。您怎么看待这一提法,您认为“南海模式”(暂且称其为模式)的精髓是什么?

  李贻伟:如果一定要说模式,现在实际上只有一个科学发展模式。区域发展的趋同性已经日益明显,竞争的优势要凸显出来越来越难了。因为大家相同的优势,相同的招数,包括特区都不特就是这个道理,关键是政策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在科学发展观这个模式中能不能早一点走前一点,那就很考验领导者的水平,如果你走前一点,就属于领先。模式往往就是给人一个学习的榜样,所以这个走得快和走得慢是有区别的。

  至于在实际的操作方式上,我个人觉得不太有很大的差别。据我所知,中山、东莞、江阴、昆山都差不多。

  以南海来说,我们将其分为东西两块,东部就朝着城市化的方向转型,就是从传统的县城变成城市。举个例子,如果说广州像东京这样一个城市去发展,那么我们就像新宿一样,不再把自己当成县城,不再说是制造业基地的配套服务。

  西部板块同样1000多平方公里,这一块我们现在也不单强调制造业。西樵山那一片附近的区域,要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其实就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的高新这部分。

  这样制造业是不是又会削弱呢?不会,我们丹灶的一部分和整个狮山200多公里板块是制造业基地。这样就细化了各个产业,而不是说镇镇都冒烟。

  南海也不是只朝一个方向走,所谓发展就是依托原来传统的地方文化、地方特色,也就这里的土壤、根基,再结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这两点从中间去找方向。

  我们政府不可能凭空创造一种模式或者强加一种模式出来,那样大家都不会接受,一定是这里的老百姓、企业、群众认可的文化土壤,同时再加上符合它未来发展需求的社会和产业发展,结合这两点,我们政府朝这个方面去催化、杠杆或者撬动。

  《21世纪》:有关南海的东西板块布局,据说最先提出的是东中西三个板块,西樵、九江、丹灶为一块,狮山为一块,东部的桂城、大沥等为一块?

  李贻伟:西部确实分为西南和西北两块,偏南那块因为财力有限,所以就集中先做了狮山,集中投入了两三年的财力和人力,狮山也慢慢起来了。比如当时投入10多亿的园区,已经有300个亿的地区生产总值。

  后来又再投向金沙大桥、西樵、九江这些西南地区。但是投入一两年后,我们就发现,这部分制造业的集群效应和竞争优势没办法和狮山比。如果真的把制造业放到西樵、九江等这些地方去,一是质量,产业水平,工厂的招商引资等都不够高,二是用地也不少,而且和周围的环境也不匹配。

  我们正准备对西樵、九江这一块做一个新规划,年底讨论出这一区域的发展模式。现在的大致思路是,成立一个大概2亿左右的农业基地,就不再考察它的工业指标,让它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生态环境,找一条农业产业化的路。

  “政府逼赶企业,这是很笨的”

  《21世纪》:南海这几年很重视引资,过去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思路开始转变,外资的进入会不会制约南海草根的民间经济的创富动力?

  李贻伟:南海的外资和民营企业涉及领域不一样,基本不构成竞争关系。即使有冲突也是很少,相互得益的机会比较多。

  南海发展起来后会比较封闭,外资进来以后会让本土企业家发现别人的素质和管理都高得很。外资用了几个亿美金来建厂,长远计划非常清晰,这是标杆。而民营企业家之所以想做企业家是因为自己不想给别人打工,不服输,这也就促使他们的设备和管理都再上一个档次。

  东芝进来,每年有45个亿以上的销售,南海民营企业家很聪明,马上聚集在东芝周围。东芝70%以上的配件是就近采购的,例如纸箱包装、模型模具、冲压机床等。

  另外,外资进来以后税收和产值贡献,政府再也不用为所谓的“完成任务”而犯愁了,这也给了民企几年的时间来喘息,减轻了负担。

  对民营企业,现在我们有一个“雄鹰计划”,把母鸡变雄鹰:一块是“孵化器”,和共青团搞的点子工程,奖励1万元,鼓励创业;另一块是政府帮助企业,从每个镇筛选一批企业,政府拿出1个亿的资金来做风险投资和担保资金,大概放大十倍左右,帮助中小企业融资。

  《21世纪》:这两年,南海开始淘汰陶瓷等一批传统制造业,引进液晶、汽配这些新产业。最近关于广东产业空心化有一些争论,前两日,南海一位镇长说“我希望这些传统产业走,却也不希望他们那么快走”,我们觉得这一说法很有代表性,您有没有产业空心化的顾虑?

  李贻伟:大家把政府看得太重了。企业自己的竞争力问题,周围人工、土地贵了,企业只能提升,或者迁出。政府逼他赶他,付出的成本太大了,这是很笨的。你把它赶走,再招一个进来,全是你折腾的。

  《21世纪》:但是政府在产业调整过程中推动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西樵原来100多家陶瓷厂,计划在2009年只保留11家。

  李贻伟:为什么是11家,而不是10家?因为有考核指标,按照现在环保要求,按新的指标做出来的考核条件。水没有处理,考核后他们达不到标准,只有11家达标。这个线是公开的,不然企业早造反了,所以整个标准必须很透明。

  南海没有产业空心化的顾虑,因为前几年企业已经遇到这种障碍,已经走了一批了,比如铝型材、陶瓷,有的去清远。有的企业以前抱着观望态度的,现在也不观望了。

  所以,全部用行政手段调控,政府就过强了,而且伤了投资者的心,这种状况不愿意看到。所以这些企业走的过程中,我们还拿出很多钱,给他一些补偿,甚至把他留下来的土地功能再转变下,让它提升啊。否则的话,企业对区域没有信心,那过了几年你还会这样对待现在新引进的企业?我们不是这样做的。

  《21世纪》:南海政府早前一直被称为“无为政府”,这在当年算是一种褒奖。不过,现在有一个说法是,政府有钱了,所以对经济干预强势了。

  李贻伟:一定程度上,沿海城市政府比以前强势了,因为政府有钱了,珠三角一些城市一年五六百个亿的财政收入。

  只要是领导,就有分高明的和蹩脚的,无非是两条最可怕:一个是喜欢被表扬,出风头,出一些工程;二是为了升官发财,暂时不说发财吧。高明的从政者,就应该把这个心去掉,不做形象面子工程,对经济不合适的干预也就少了。

  我们现在是“四有政府”,“有为、有效、有信、有限”,不应该做的仍然不要去做。

  

(责任编辑:佟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李贻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