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高盛未经其授权操作其私人账户致巨额损失
被香港媒体称为“美容女皇”的现代美容(00919.HK)主席曾裕昨天罕有地召集大批香港传媒,怒斥高盛未经其授权便进行投资买卖,导致其巨额损失6000万港元。
损失6000万港元
曾裕对记者表示,高盛财富管理部执行董事王弘(Ronnie Wong)在2005年4月动员曾裕在高盛开了两个户头,其中一份为“同意以专业投资者对待文件”,其中有一标准英文条款“Discretionary Accounts”(任意支配账户),即高盛可以未经账户持有人授权便进行买卖交易;但在给曾裕的文件中,却附有一条注释,称由于曾裕不打算开设任意支配账户,因此该条款不适于曾裕的户口。曾裕称,当时双方另约,她可以通过王弘或高盛的交易电话下达指令进行操作。
今年1月,曾裕发现王弘没有通过她的授权便进行了投资操作,更为严重的是,王弘还私自动用了曾裕账户的透支权。曾裕给传媒的公开资料显示,其两个户口在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期间,进行了829宗交易,包括8宗Accumulator(累股购入票据)、9宗Decumulator(累股沽出票据)及12宗结构性票据等,其间曾裕存入近1.5亿元现金。
曾裕称,在找朋友估算后,王弘的交易令她损失约6000万港元。
然而高盛方面虽然提供了部分买卖文件,但是没有提供有关授权记录。于是曾裕向警方报案,并向证监会发函投诉。但警方及证监会迄今仍没有给她满意的答复。
曾裕随后向《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发送了部分高盛致其律师的函件,其中高盛方面声称,曾裕与王弘的交易指令是在面对面时下达的,因此高盛无法提供相关的授权交易凭证。
疑点频现
事实上,各方媒体对这起事件仍有不少疑问。最大的疑问是这起纠纷的法院管辖权问题。曾裕质疑香港证监会,认为该案件由香港公民的投资户口产生,但是却要到香港以外的地方进行诉讼没有道理。但她并没有透露目前该案在哪个地方进行诉讼程序。
有香港同行私下透露,曾裕今年早前已经向香港法院提交了诉讼,但是未获法院受理;香港证监会也曾回函给曾裕,进行了答复。
有资深对冲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上述细节表明,曾裕的案件可能管辖权并不在香港,因为许多投行或私人银行在这方面已经很“老到”,它们在与客户签署合约时,往往用的是其海外子公司的名义或是通过各种方式将管辖权转至对他们有利的海外地区。
《第一财经日报》昨天致电香港证监会,有关人士回应说,根据香港法令,证监会不能评论个别案件,因此对方无法提供目前的进展。
另外一个疑问是,账户授权与操纵过失究竟由谁承担?为了证明高盛未经授权便对自己的账户进行了操作,曾裕昨天提供了大量王弘的录音片断。录音内容表明,她未经曾裕授权便进行了交易,并企图请曾裕宽限时日来解决问题。
尽管从曾裕的声明来看,她的账户似乎并不受上述“任意支配账户”规定的影响,但是上述基金经理认为,投行的条款往往复杂多样,如果没有看到全文,很难判断究竟是哪个环节上他们有可能得以逃避责任。
而面对曾裕的怒斥,高盛方面则拒绝透露与此案相关的细节,仅表示:“目前正在进行的法律程序会告诉大家,她(曾裕)的指控是没有根据的。”
累股证之罪?
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顾问认为,反观整个事件,罪魁祸首可能还是今年以来备受争议的累股证。该顾问对《第一财经日报》解释,累股证其实是一种衍生产品,一般由私人银行售予其高资产客户,发行商会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在一段时期内,允许客户以一定折扣(如10%~20%)买入股票,不过该工具对投资者有较大风险:当股价升过现价3%~5%时,合约将自行终止;而一旦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却必须买入双倍股份;由于这一产品往往和保证金交易相关联,因此有放大效应。
上述顾问说:“这种产品往往是卖给看好后市的投资者。但是如果市况不好,又有放大效应,一旦损失会招致巨大的风险。”从时间上看,从2007年10月至今年1月,恒指经历了一万多点的下挫,对累股证投资者来说,无异于一场破产性的灾难。这名顾问认为,如果不是专业投资者,不应该去碰这种风险产品。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