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公司报道 >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 相关评论

他们缘何卖掉企业一身轻 企业家不如投资家?

  [ 显然,创始人把企业卖掉都会很难受,但他们仍作出全身而退的决定。

  “这是中国企业家阶层正在成熟的表现。”达晨创投总经理晏小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01886.HK),朱新礼从果汁终端市场的全身而退,让人大吃一惊。

  不过,这已不是第一个从自己苦心经营多年企业中全身而退的企业家。

  几年前,何伯权将乐百氏卖给了达能,霍振祥把统一石化交到壳牌手中,邓锋在海外创立的NetScreen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不久被Juniper收购,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小护士、大中电器、顺驰、永乐等的出售。尽管仍与主流观念相悖,但类案例已比比皆是。

  这些民营企业家们为何愿意全身而退?

  从卖产品到卖企业

  从卖产品到卖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企业家的日渐成熟。

  2006年的一天,在北京一家餐厅里,统一石化董事长霍振祥回顾了统一从300万销售额发展到全球第16大润滑油公司的历程,几个小时前他与壳牌签订初步股权收购协议,话到中途他的眼泪流下。

  签署协议之后的朱新礼感情同样复杂,他把手机扔在办公室,找个山沟把自己关起来,“这三天很木的感觉”,“我看到远远的山,远远的树,看到北京蓝蓝的天,我不知道自己想什么。”

  显然,创始人把企业卖掉都会很难受,但他们仍作出全身而退的决定。

  “这是中国企业家阶层正在成熟的表现。”达晨创投总经理晏小平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在传统观念中,有志向的企业家,都要让自己创办的企业在自己手上做大做强、做成百年企业,把企业视同儿子的企业家更愿意让企业与自己走到人生的尽头,并传给下一代,这当然不能被称为错误,而且这种使命感也非常值得尊敬。但是,如果所有企业家都认同这种观念,只能说中国企业家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

  “外国企业在创立之初就想到了退出的问题,而中国企业家则很少这样做。”三星中国研究院高级分析员李刚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与中国企业家退出渠道缺乏有关。

  摩立特高级项目经理孙迅说,在美国不少创业者创立公司目的就是为了出售,这种现象在技术公司中尤其普遍,他们往往成立只有二三十人的公司,将一项市场价值较高的技术产品化,之后便以几千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大公司。这甚至可以称为一种商业模式。

  中国资本市场的日渐发达也是更多企业家全身而退的重要原因。同时回顾过往案例,退出的企业家主要集中在改革开放后第二代企业中。长江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战略学副教授滕斌圣认为,这批在上世纪90年代创业的企业家,更愿意利用资本市场壮大自己,而在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中创业的企业家们,则更倾向于认为在自己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舍的“血肉联系”。

  1993年创业的朱新礼属于“第二代企业家”。

  “企业要当儿子一样养,要当猪一样卖。”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中,朱新礼的这句话得到高度传播。朱新礼告诉本报记者,1999年他在广州上一个培训班听到一个观点,很多企业家总是把企业当“儿子”养,养一辈子,养到死,等自己死了“儿子”也死了。“我当时觉得他说的有一点道理。后来又听到李嘉诚说他投资某个企业的时候,提前就要考虑以后怎么卖出去,我觉得李嘉诚不愧是一个伟大的商人”,“所以我觉得企业确确实实需要当儿子养,但是要当猪卖。”

  浙江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认为,浙商在发展过程中,第一轮发展是以产品运作为核心,而目前这一轮的发展,也许就是以企业作为买卖个体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

  “过去我们说做百年企业,就是要控制这个企业。但现在我们讲百年企业,应该是看这个品牌是不是百年,而不是你这个董事长有没有掌权百年。”

  后继无人

  在帮助客户寻找并购对象的过程中,管理咨询企业奥纬咨询大中华区总裁曾伟民发现:中型企业更愿意被并购。

  他认为,与从小企业到中型企业相比,由中型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再从大型企业成长为国际公司,需要经历更多“成长痛苦”,其有限的资源需要扩充、资本运作能力需要提高、管理架构需要调整,即使如此,在从中型企业成长为大型企业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注定要失败,这将意味着企业家的所有努力都化为泡影。

  目前,多数本土企业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与其中低端的产品定位有关,对快速消费品企业而言,渠道也是它们的生存之本。而拥有强势品牌的国际公司,除在高端市场占据大部分份额之外,正在逐渐开发中、低端品牌,并在渠道上获得越来越来多优势,其运作也更加本土化,而本土企业从低到高之路则显得异常艰难。在这一过程中,其中的艰难也让一些人累了。当前路危险而艰苦时,与大公司合作,先获得一笔不错的收入是明智的。

  曾伟民最近接触的一家有20年历史的民营企业就是如此,“钱几辈子都花不完,还赚钱干什么”,是那位企业家的想法。不过这位企业家不准备把全部股份出售,那样将失掉了企业未来可能的增值,他选择出售部分股份,相当于先买一份“保险”。

  在接班人问题上遇到的尴尬,也是企业家选择退出的重要原因。

  随着第一代企业家的老去,他们的接班人正走上前台,方太、万向等企业成功解决了此问题,但更多民营企业还没有找到答案。引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家来说往往也并不划算。

  滕斌圣告诉本报记者,经理人没有股权激励不够,但让他们获得股权企业家不会得到很好的价格,权衡之下他们选择了退出。

  同时,还有不少“接班人”对父辈的行业并不感兴趣。据公开资料,在浙江民营企业中准备子承父业者大约只占13.4%,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子女并不愿意接受父辈的企业。滕斌圣认为,大中电器的出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遇到接班人问题。朱新礼也表示,其一子一女对接班汇源都没有兴趣。

  后继无人,让他们更倾向于全身退出自己一手创办的企业。

  “致命诱惑”

  过去几天中,曾伟民代表一家外资公司走访了几家中国企业,洽谈收购事宜,让人意外的是,都得到较为积极的回应,曾伟民认为他们的态度受到了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的影响。

  滕斌圣对本报记者表示:“企业家退出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发展很好的时候,一个是在发展很差的时候。”

  实际上,从投资回报角度来说,现在出售企业并不是最明智的决定,因为如今的市盈率已经比高峰时期下降不少。

  据本报最近的调查,相对于去年的12倍甚至15倍的交易价格,今年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所给出的价格已经跌至10倍甚至更低的水平。但这些企业很明显都知道这些,但是他们出售的意愿仍很强烈。

  “不要和过去比了,要看到未来3到5年前景不是很好,万一熬不过去,还不如现在卖掉。”曾伟民这样分析他们的心理,宏观经济的向冷正让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一波接一波的宏观调控措施,让企业都不敢再抱有乐观幻想,因为建立在原来宽松环境基础上的竞争策略和生存能力受到致命打击,在能否熬过“冬天”的问题上,它们开始怀疑自己。

  中银国际宏观经济分析师程满江认为,两年内中国经济很难见到上升迹象。CPI和PPI的差距说明制造企业宝贵的利润正在被吞噬。“原材料成本上涨吃掉了去年青啤一整年的利润”,青岛啤酒董事长金志国表示。

  人民币汇率的增值造成出口的下滑,加之成本激增、美元贬值,这让很多行业饱受煎熬。其中最痛苦者当属制造业,30个制造业子行业2008年前6个月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有17个子行业销售利润率出现下滑。据滕斌圣最近调查得到的资料,在浙江,纺织企业资产出售时间晚几个月,价格就要跌几成。

  “根据过去我接触过的案例,其中并购发生最多的就是制造业,特别是一些增值度较高的企业。”曾伟民对本报记者说。

  在企业处境艰难时,银根紧缩造成了更多企业资金链紧张,尤其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以山东为例,今年上半年山东新增信贷规模1468.6亿元,其中用于中小企业的仅占9%,比例严重失衡;融资成本也比去年提高60%~70%。正是在此背景下,施可丰等山东企业纷纷与境内外基金和投行接触。“在压力增大时,给出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对很多企业来说,绝对是‘致命诱惑’。”滕斌圣表示。

  现在是外资企业和投行们“收割”中国企业的最佳机会。

  晏小平说,达晨创投今年比去年的投资力度大,今年半年已经完成了去年一年的投资额。“现在还不是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要到明年上半年吧,那时候也许正是抄底的好时机。”但他还表示,在其投资的30多个项目中,已有几个因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出现困难。

  产业整合之痛

  人民币升值、成本激增、银根紧缩,在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时,很多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却从未下降。

  啤酒行业之前只有几处竞争激烈的市场,而现在却“全面开花”;乳品行业在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但情势刚有好转的第二季度就又燃起降价促销的战火。

  这只是中国产业竞争的一个缩影,还处在产业整合中的很多行业,外部环境的困难,往往是资本雄厚的国际公司和行业龙头,进行产业整合的好时机,挑起激烈竞争能加速一部分企业的“死亡”。

  曾伟民对本报记者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商业周期,发展到一定阶段进行的产业整合,将是并购最活跃的时期。不过,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产业整合是威胁,而非机遇。

  在啤酒行业,此前的400多个品牌缩减为最近的200多个,一半品牌或被收购或被消灭,而在啤酒业最艰难的2007年,各大巨头却纷纷进入产能扩张之年,其一两年后释放出来的产能,将让更多中小品牌消失。在化妆品行业,据自然美国际事业集团董事长蔡燕萍掌握的数据,80%的化妆品厂家经过一年价格战的洗礼,第二年能依然生存下去的仅占到上一年的20%。对很多企业家来说,主动退出比被动退出要体面得多。这也是小护士、丝宝等并购案发生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很多企业由小到大,在与国际公司竞争中也并未落败。不过,激烈的市场整合让它们面临巨大挑战。“我们是一个民营企业,没有强大的资源背景(基础油供应),无法支撑下去。”2006年统一石化总经理李嘉公开表示,最后选择被壳牌并购。丝宝集团也与其遇到的巨大压力有关,据公开资料,丝宝曾将销售重点放在二级、三级及农村市场,走农村包围城市之路。但宝洁很快跟进,并通过与商务部合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始进军农村市场。

  汇源也在市场竞争中遇到巨大压力,对朱新礼来说,在产业整合中成为被整合者不失为一种解脱。

  “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很多整合只是刚刚开始。”李刚对本报记者说。

  变身投资家

  从劳累而获利艰难的企业家,变身相对轻松而收益不菲的投资家,是很多人的渴望。

  几年前,将乐百氏出售给达能的何伯权曾受到质疑,特别是乐百氏在达能手中竟落得亏损的命运时,可去年开始的达娃之争让人对何伯权当年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获利套现后成立今日资本的何伯权投资的不少项目开始进入收获期。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家变身投资家。

  卖掉NetScreen的邓锋2005年创立北极光;经营工艺品20多年的浙商刘晓人发起红鼎创投;在海外卖掉网迅的朱敏则专做赛伯乐中国投资公司。

  风投分析人士户才和告诉本报,在美国,成为天使投资的人很多是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转型而来的。可在中国风投行业中,有着创业家经验的投资人还是比较少。

  亲身的创业经历和企业管理经验,让企业家变身投资家驾轻就熟。

  晏小平对本报记者表示,他们经历企业从小到大的各个阶段,知道每个阶段遇到的问题,也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知道每个阶段去选择怎样的管理者。可对很多财务出身的投资者而言,这些都是空白。企业家往往还有强大的人脉积累,身边也聚拢一个较为成熟的团队,对创业者而言,这些都比简单的投资要重要得多。奇虎创始人周鸿?认为,他们给企业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管理经验、人脉以及对产品和市场的敏锐理解、商业意识等。

  企业家出身的投资家,还具有财务出身的投资家一个不可比拟的优势:更加准确的商业判断与更多的投资勇气。财务出身的投资家往往更愿意根据数字去进行判断,当财务数字不漂亮时,他们大多会选择离开,而这就忽略了一批刚刚创业还没有很好盈利的企业,它们往往比那些具有漂亮财务数字的企业更需要钱。

  企业家出身的投资家准确的商业判断,能让他们更进一步看到行业未来和企业发展潜力,也更容易投资那些“小企业”,正如朱新礼在出售汇源之前就说过的:“我要看好一家企业,我不敢说是100%成功,但差不多也是80%。”同时,由于自己经历过创业期的艰难,企业家似乎对创业者有更多的“爱心”,更愿意去帮助他们,但财务出身的投资者则更加“冷酷”。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们才是真正的VC,而财务出身投资者只能称得上“PE”。

欢迎订阅2009年《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
010-58685866(北京)
021-52132511(上海)
020-83731031(广州)
0755-82416077(深圳)
(责任编辑:马丁)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新礼 | 晏小平 | 霍振祥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