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财经-搜狐网站
财经中心 > 国内财经 > 奶粉危机 > 最新评论

奶业大丑闻能否开启尊重民生的新时代

  “三鹿不过是挤破了中国奶粉业内的脓包”——— 几天前三鹿员工的话,不幸一语成谶;三鹿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终于砸向了所有的国产奶粉企业!“还敢给孩子喝什么呀!”——— 看完这个包括了日常颇受信赖的大品牌、大厂家的“大名单”,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心生凉气,不安、焦虑、悲哀、愤怒……一起涌上心头。

  聊可让人继续保有一些希望的是:涉及太多的企业、太多的品牌,质检总局没有以“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借口把丑闻捂烂在锅里,而是齐刷刷、一股脑地来一个大曝光,这甚至让我们多少有点 “意外”。当疮疤如此大批量揭出来的时候,这是一种难得的勇气,而这种勇气也包含了中央严肃整顿奶粉市场乃至整个食品生产的一种信心。

  此刻,我们需要尊重民间的不满情绪,但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再发无用的牢骚,或者马后炮式的口水讨伐,于事无补,也于世无益。痛定思痛,我们只有重新审视这场奶粉危机,才能全面思考一下国人食品安全问题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期待以“刮骨疗伤”式的集体救赎,来拯救这次大危机,期待以解决奶业大丑闻的契机,来开启一个尊重民生的新时代。

  如今,三聚氰胺引发的危机不仅仅是三鹿的,更是整个中国奶品业的。要实现行业性救赎,这里面有两个问题需要看清:其一,由于最早被披露出事的是婴幼儿配方奶粉,所以质检总局的调查也主要针对婴幼儿奶粉。但在如此大面积“沦陷”面前,老百姓自然会忧虑得更多——— 婴幼儿之外的其他奶制品的安全状况又怎样呢?同样是这些品牌,他们生产的成人奶会不会因为“成人更有抵抗力”而加入更多更复杂的添加剂呢?为了平复焦虑的民心,相关部门急需对其他奶制品作出全面调查,第一时间发布调查结果。

  其二,质检部门如今的结果仍然是“运动式调查”的产物,但我们不能总是以生命为代价,才获得一次原本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吧?现在一再被重申的“××日之后产品均未检出三聚氰胺”,只能算是暂时性的安抚,当信誉一朝被损伤,却需要数个日日夜夜的跬步积累。或许,在中央实事求是、实话实说、坦然面对现实的姿态面前,婴幼儿奶粉的“脓包”是可以被挤出来的,但如何保证新的“脓包”不再滋生,却非一朝一夕“运动式调查”所能解决。当几天的抽检就能检测出如此大批量不合格产品的时候,让人感慨万千:如果此前就有这样的监管,问题何至于如此严重?

  大名单公布之日,正是行业性救赎之时。这注定是一个让人心痛的巨大工程:从今天开始,商场退货处的队伍可能更长;从今天开始,货架上可供选择的国产奶粉必将更少;从今天开始,因此前服用此类奶粉而涌到医院做身体检查的孩子可能更多;从今天开始,上黑榜的企业以及背后包括奶农在内的整个奶制品链条,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有疗伤的勇气,还需要有疗伤的智慧。在将国产奶粉业放置于生死存亡的高度之时,整个社会肌体唯有做出全方位的响应,对上述问题作出全局性的部署与安排,才能忙而不乱,忙而不慌,最大程度地理顺社会情绪,为奶制品的废墟重建获得可能的空间。

  举一反三,借婴幼儿奶粉业的几乎集体沦陷,再对国人民生境遇进行一次最全面的审视。“行业性脓包”在婴幼儿奶粉领域出现了,它或许可以辐射得更多:想想看,这些年从苏丹红、“瘦肉精”、“空壳奶粉”,到工业盐、“齐二药”、红心鸭蛋、康师傅 “优质水源”;从饮用水、食用油到药品、保健品……国人的食品药品安全,早已到了触目惊心、触目寒心的地步。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是否也都要有点“挤脓包”的决心?有人说,如果按对三鹿婴幼儿奶粉检测方式进行检查,我们可能只能用封条封住嘴巴。但问题是:为了不至于“封住嘴巴”,我们就要一次次把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吗?国人血肉之躯,承受力毕竟有限,这种食品药品安全的大拯救,必须在忍耐力接近极限之前有所破冰。

  每一次类似事件的逻辑都是因果明晰的:生产环节的监控不严等导致了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流通环节的监管滞后导致了假冒伪劣泛滥,只有等到特事特办的“运动式执法”之时,才能焕发出巨大的暂时性效力;风头一过,常会死灰复燃。综观多起案例,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总靠自上往下的力量驱动,必然是偶然性的“运动式执法”;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没有很好的渠道来保护,则必然是必然性的监管遗漏。违法成本太低,违法获利太高,日常性的生产指标,消费者无法知晓;质监部门的“体内循环”,令监督无从谈起;维护民众权利的渠道不畅,令表达无法及时有力……违法成本太低,违法获利太高,双向的拉扯将民众置于食品药品极不安全的危险境地。

  三鹿需要重生,婴幼儿奶粉需要重生,国产奶业需要重生,国人的食品药品安全何尝不需要浴火重生?期待,此次奶粉丑闻中不护短、不遮丑、宁肯壮士断腕也要刮骨疗伤的勇气,能在更多领域呈现;也期待,此次奶粉业丑闻,能成为一次开启尊重民生新时代大门的机会,让孩子们的苦难,真的能在“民族进步的过程中得到补偿”。

  “原奶”之错,还是“免检”之祸

  据河北省公安厅介绍,公安部门对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重大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已依法传唤了78名有关人员,其中19人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刑事拘留。(9月15日新华网)从这一调查结果和河北省公安厅新闻发言人史贵中的话来看,三鹿奶粉成为 “结石奶粉”,问题出于“原奶”。

  从原奶到成品奶粉,再到市场销售,这其间需要经过200多道程序,三鹿公司是如何顺利完成这一带着问题的“合格奶粉”的?按道理,企业自检、质量抽检、事后复检这一系列的质量门槛,不可能让“问题原奶”一路所向披靡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三鹿奶粉的质检等于形同虚设。

  作为知名企业,三鹿公司是产品质量国家免检企业之一。但免检不是问题奶粉的免死金牌,如果因为是“免检”,有关部门的调查便可轻易放掉质量检测这一环节,把所有问题全部归责于原奶,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然不能让公众满意。退一步讲,难道对收购原奶也划入了免检的范围?

  设立企业产品免检制度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在我们不能否认出现了一些贴着“免检”标签却不顾人民生命安全的企业。不论是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还是执行过程中的寻租问题,三鹿事件暴露出的免检制度的不合理性应该反思。试想,没有这道免检金牌,出现“结石婴儿”的可能性有多大?遗憾的是,据昨晚央视新闻透露,质检总局通报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结果,伊利、蒙牛、光明、圣元、雅士利等22个厂家69批次产品中检出三聚氰胺,其中有些品牌也是免检品牌,虽然我们不能据此得出所有免检产品都有问题的结论,但必须要承认“免检”产品中问题确实存在!

  因此,单凭“原奶的过错论”并不足以化解百姓的合理质疑,我倒是想知道:法律明确规定食品卫生实行严格的卫生监督制度,是谁在什么前提下授予了三鹿的免检特权?我想,随着问题奶粉事件的逐步深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部门也该接受“检查”了。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