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松
有人说,奥运会不止是一件体育盛事,也是一次商业的狂欢。万众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虽已落下帷幕,但与之相关的话题依然令人回味。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开幕式上一飞冲天点燃圣火,李宁分文不花赚得全球亿万观众眼球身价陡增10亿,像这样的机会并不属于每一个拥有奥运淘金梦想的企业,更多的企业只能借助智慧通过营销策略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奥运期间,海尔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金牌计划”,中国运动员每获得一枚金牌,海尔就将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建一所希望小学。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51枚金牌,海尔承诺将捐建51所希望小学。商业味很淡,感情味很浓。“金牌计划”捐建的51所希望小学,遍布我国25个省,其中包括四川北川地震灾区15所,3万多名贫困地区的孩子将直接受益。
作为海尔集团的掌舵人,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对奥运也是别有一种情结。
24年前,也就是1984年,海尔刚刚建厂。这一年,许海峰为中国赢得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当时,我正在德国洽谈引进冰箱生产线项目,在德国宾馆的电视中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那时我就决心一定要创造一个全球化品牌。”24年过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锐敏仍然记忆犹新。
2005年8月12日,海尔集团公司在青岛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正式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白色家电赞助商。 “当时,海尔集团内部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北京奥运会是属于中国的一次机会,也是帮助中国企业冲击国际舞台的一个百年难遇良机。”张瑞敏说。
在本届奥运会,海尔为奥运村、国家体育馆、水立方等37个奥运竞赛场馆提供了6万件产品,包括冰箱、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31个大类,创下了奥运历史上使用绿色家电最多纪录。
在3年多的合作期间,海尔将服务奥运视作一次全球化品牌创建行动。2006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075亿元;2007年,海尔在国内家电市场整体份额达到25%以上,产品出口到近9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海外49个国家建立了约3万余个营销网点。
“在全球经济的浪潮中,奥运会不是溺水的诺亚方舟,而是一艘驶向远海的巨轮,唯有那些明确了目的方向并具备远航能力者,才能驾驭。海尔一开始‘走出去‘不是出口创汇,而是出口创牌;现在‘走进去’、‘走上去’不是中国制造,而是中国创造。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海尔将借信息化时代提供的最好的时机,整合全球的资源打造全球化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网络,向着创全球化品牌的目标扬帆远航。”张瑞敏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