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让中国乳业集体陷入信任危机,乳业巨头纷纷谋求长久之计。
昨天,伊利股份(600887.H)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今后对原奶收购环节的检测要更加严格,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企业和国家质检部门的检测后才能出厂,这是其称之为“三保”中的两项,同时其将工作重心转至“抓两头”。
“抓两头”即抓原奶环节和出厂环节。目前,伊利已经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收奶环节,采购了价值750多万元的检测设备,增加专业质量检测人员的数量。在工厂环节,其专项检测设备已经到位,每一个工厂也配备了检测仪器(130多家工厂)进行检测控制。在对所有原料和产品进行严格检测的基础上,再请当地质检部门进行复检。
目前,伊利、蒙牛和光明等乳业巨头都在进行市场清理。蒙牛还宣布会按照国家新的检测方法,尽快配置设备和药剂,进行全面监控,并加强在奶源基地的投入,今后要培育大批量、较大规模的牧场。
艾格农业咨询认为,未来一个时期,乳品企业自建牧场的速度将会加快,规模养殖的比例进一步提升。乳品企业缺乏对奶源质量的直接管控,是导致原料奶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企业也会加大对散户及奶站原料奶质量检测力度。就中国而言,企业所需奶源完全靠自建,不太现实,从投资效益来讲也不一定合适。
目前,中国乳业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奶牛养殖业,问题最多且最严重的也在养殖环节。由于原料奶的生产和供给一直落后于加工和消费,原料奶的卫生质量一直存在严重的隐患。艾格农业咨询认为,深层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散户+企业”的契约模式、养殖小区模式不适应市场需要。目前的散户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模式占中国原料奶生产绝大部分,这两者模式下,原奶的生产和供给方与乳品企业在利益上对立的,其中乳品企业通常情况下拥有原料奶价格的最终决定权,这种状况无法保证原料奶的质量。
同时,原料奶质量检测以及相关的定价机制不适应市场需要,主要是缺乏第三方检验、原料奶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不利于原奶生产和供给方的背离。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