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业生存调查系列
消费需求不畅的“病”,从欧美“传染”到了中国。如今,这“传染病”越来越严重,居民更愿意将钱存在银行里,既不愿冒险投资,也不愿为享受而消费。今年8月,中国居民储蓄存款创下历史新高,约20万亿元。
在居民存款创下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中国汽车业却呈现出四大下降趋势:汽车固定投资迅速下降;汽车销量同比大幅下滑;各地新车上牌数下降;上海车牌投标价创年内次低。
最近业界又盛传中国汽车企业“裁员”。尽管被牵涉其中的企业并未承认裁员一事,但全行业用工量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面对这股从海外吹来的“寒风”,中国汽车企业该怎么办?
⊙本报记者 吴琼
车市“冷”空气弥漫
与去年居民旺盛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相比,今年老百姓明显看紧了自己的钱袋子。一旦居民在汽车消费上“急刹车”且持续半年以上,汽车企业势必受到影响。
今年以来,居民存款大量回流,至8月底创下了历史新高,达20万亿元。以向来消费能力强著称的广东地区为例,今年以来,广东银行存款余额一直呈现“节节高”的态势,至8月末,全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772.76亿元,增长了14.1%。
在居民将钱搬回银行的同时,所有与大宗消费相关的行业都受到了影响,汽车也不例外。据记者调查,汽车业开始呈现“三冷”特征。
第一“冷”为汽车上牌量锐减。江浙、广东是汽车消费大省,该地汽车消费一旦下降,将影响到诸多国内汽车企业。8月,浙江省、东莞上牌量锐减,可谓惨不忍睹。据浙江省车管部门统计,8月浙江省新车上牌量为22721辆,较7月份减少1277辆;比2008年平均量减少3070辆,降幅为12%。
此外,反映未来上牌量的上海私车投标价也折射出居民汽车消费意愿不足。由于私车投标者多为近月已购车者或未来两个月内打算下单购车者,因此,可从上海私车投标火热程度透视上海汽车消费需求。9月20日,上海私车投标结果传出,令人大跌眼镜。上海私车投标价在9月创下两低:其一,参加投标的人数创年内新低,为11002人;其二,平均中标价、最低中标价双双创出年内次低,最低中标价大幅降了6600元至29300元,平均中标价下跌了4672元至31788元。
即使价格大幅下跌,但消费者仍不买账。昨日,一位连续三个月投标未中者表示,将继续观望,不会加价投标。因为多数人没有购车的欲望,这种局面如果再维持一阵,投标价应该还能往下走一走。
第二“冷”为汽车投资下降。5月份,上海市工业累计投资出现年内首次下降以来,目前已经连续4个月呈现下降态势。今年1月至8月,上海市工业投资815.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8%。六个重点发展的工业行业投资456.44亿元,下降11.6%,呈现“三增三降”的格局。其中,汽车制造业投资降幅排名第二,投资额为37.23亿元,同比下降18.5%。
第三“冷”为汽车业利润下降。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汽车业重点企业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为7406.7亿元,同比增长23.16%;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91%。但近几个月以来,重点企业的销售利润率正在不断下降,7月份,重点企业销售利润率环比下降至6.19%。
与“三冷”同时而来的,自然是汽车销量节节走低。来自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中国汽车销售同比下滑6.3%,为2005年2月以来首个负增长的月份。与7月相比,乘用车各品种8月产销更是大幅下降。8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33.17万辆和34.46万辆,环比下降16.62%和4.50%,同比下降6.63%和7.42%;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1.33万辆和1.32万辆,环比下降3.20%和10.22%,同比下降25.33%和30.58%;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销3.32万辆和3.51万辆,环比下降13.43%和3.39%,同比增长11.35%和18.54%;交叉型乘用车产销5.66万辆和5.84万辆,环比下降38.78%和23.50%,产量同比增长24.15%,销量下降3.47%。
9月,汽车市场仍未见好转,目前各大汽车企业销售均不佳。多家汽车企业高层表示,“金九”已经无法指望,希望“银十”能够到来。但一些理性的企业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车企裁员传言四起
在悲观的业内人士看来,乘用车行业短期低迷将至少持续半年左右时间,乘用车企业利润复苏可能在2009年第二季度出现。
近期,两起关于“国内汽车企业裁员”的传言广为传播。当事人均为国内知名汽车企业,其中之一为一汽大众。据称,因迈腾、速腾销量不理想,生产该产品的一汽大众二工厂“裁减”了约700多位生产线工人,多数为应届毕业生、实习生以及临时工。另一个是长安福特马自达。据称,自7月起,因长安福特马自达重庆工厂生产的马3停产,厂家裁员近2000人。
昨日,记者致电长安福特马自达公关总监姚雨,其斩钉截铁地表示,“我们没有裁员!无论是短期的劳务合同工还是正式的员工。”
上海证券报从长安福特马自达内部人士处获悉,长安福特马自达并未裁员,只是目前用工量较高速增长期有所下降。在过去连续保持1倍左右的高速增长时,长安福特马自达根据阶段性生产需要,招聘了一些短期劳务合同工,通常签约期为一年。前一阵一些短期劳务合同工的合约到期后,因长安福特马自达生产不再紧张,因此没有继续招聘。这名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可以说是回到正常用工量。前几年是因为市场销售太好,用工量也有些大得不正常了。”
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汽车行业的用工需求确实在下降。除了一汽大众、长安福特马自达等合资企业外,一些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总部也开始减员。目前各家企业精简的主要为劳务合同工。
“在销售旺季,我们通常采用增加班次的方法来实现产量。机器可以不休息,但人不能。按照劳动法规定,员工用工时间有限度,我们只能在生产紧张时或者有需要时,招聘一些劳务合同工。这在汽车业内也是常事。”一位汽车公司中层表示,“尽管前几年市场很好,但大家都知道一天开三班生产的时间不会持续太久,所以没有企业敢按照三班产能来核定正式员工数。企业用工都是一部分为正式员工,另一部分为劳务合同工。这样,忙时可以满足生产需要,闲时企业负担也相应较轻。”
此外,由于今年汽车需求量小,多数企业的产能放空。在8月期间,相当多的汽车企业重新放起了高温假。广州一家主流汽车企业甚至选择了停产放假等方式,一方面减少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变相给予员工福利。
调低全年销售目标
但是,降低开支并不能解决企业的全部问题,相当多的企业开始重新考虑全年销售目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显示,除7家企业外,其余乘用车企业均未达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最不理想的只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2%。由于7月至9月市场消费欲望较低,截至9月下旬,汽车企业的任务完成情况仍未见好转。在采访中,多家汽车企业一把手或主管销售的负责人都表示,完成全年目标的压力较大。
即便如此,也只有少数企业宣布降低产销目标。其中,长安马自达将产销目标从年初11万辆下调至5.5万辆,这也是调幅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预计11月前后,不少企业将步长安马自达的后尘,宣布调低全年销售目标。
作为中国汽车企业“龙头”的一汽大众也面临这一问题。2008年,一汽大众预定的销售目标为60万辆,但今年前8个月一汽大众只销售了34.3万辆。在剩下的4个月要完成销售26万辆,难度确实不小。
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神龙汽车也有同样的难题。神龙汽车年初定下的销售目标为30万辆,其中东风雪铁龙销售目标为17.5万辆,但今年前8个月东风雪铁龙仅销售了7万多辆。在余下的4个月时间内想要完成超过前8个月的销量,对东风雪铁龙而言,似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在这次欧美汽车业萧条中,以生产更经济性轿车著称的日系、韩系汽车企业受到的影响较小,但当中国市场突然变冷时,他们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也难以幸免。
一汽丰田销售公司市场企划部部长董修惠表示,“一汽丰田前8个月的销售量累计增长了58.2%。不过,8月表现很不理想,只有零增长。但是,我们全年40万辆的销售目标没有变化。”
在快速增长两年后,丰田汽车在中国的另一家合资企业广州丰田也开始放慢速度。当上海证券报问及“广州丰田全年销售目标21万辆能否完成”时,广州丰田副总经理胡苏表示,“完成全年任务有难度,但我们会争取。”
广州丰田一位负责销售的日籍人士半开玩笑地说,“市场不好,现在老是被生产部门埋怨,因为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卖出去,生产部门只能控制生产速度。”
韩系合资企业北京现代的情况更不佳,全年计划销售38万台,今年前8个月只完成了近一半。下调全年销售目标势在必行。
市场表现一直居前的上海通用汽车也承认市场较为严峻。上海通用汽车副总经理孙晓东表示,“今年市场略低于我们的预期。在多年连续快速增长后,上海通用今年上半年仅增长了10%,这与我们的目标有一些出入。但我觉得这不是大问题,未来还会进入快速增长期。”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