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晓萌
由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本人授权创作的巴菲特首部传记《雪球:沃伦·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The Snowball: Warren Buffett and the Business of Life)即将于9月29日公开发行。
“巴菲特看过这本书的手稿后只字未改。”
尽管举世瞩目,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奥马哈投资人的现实生活则不为人知。巴菲特之前从未写过一部自传。2003年,他选中爱丽丝·施罗德为自己打造一部传记。为此,他与施罗德交谈数千小时,慷慨地向她开放了两个大资料室,里面保存有许多巴菲特的投资材料、信件和个人感兴趣的材料。此外,施罗德还获得了巴菲特提供给她的特殊便利——一封确认两人合作关系的信,使她在采访期间可以向受访者出示,方便她写作。班塔姆·德尔出版集团的一名女发言人说,巴菲特在看过这本书的手稿之后只字未改。
唯一一位听巴菲特亲口
讲述自己身世和经历的人
爱丽丝·施罗德曾是摩根士丹利的保险分析师,当她初次见到巴菲特的时候,已经在华尔街小有名气。她曾在“全美机构投资者研究”票选活动中名列第一,还曾担任全美机构投资者研究组成员和《华尔街日报》的“全明星分析师小组”成员。这位来自得克萨斯的分析师,常给人留下热情、主动的印象,并以超时的工作量和无情的质问著称。“从工作时间上看,她大概是我所认识的卖方分析师中工作最勤奋的一个了,”一位机构投资者说,“她坚持对问题究根问底。”并且还非常有主见,不畏惧打破常规。也许正是因为她的这些性格和态度,使自己成为唯一一位听取沃伦·巴菲特亲口讲述自己身世和经历的人。
施罗德说,她得以见到巴菲特的原因在于,她属于少数几个在通用再保险被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由巴菲特于1956年创建)收购之后还坚持对其进行跟踪研究的人。“大多数分析师在通用再保险被收购后立刻或不久便放弃继续关注它的状况,而我们则决定继续进行报道,并开始着手撰写一份报告。”她说。
施罗德说,1998年,她通过一封信联络巴菲特,问他通用再保险的持股人和自己是否能参加伯克希尔哈撒韦于9月举办的投资者会议,并问他是否愿意与自己见面。巴菲特同意了。“他读了我的研究报告,而我当时就在那里。于是他的半辈子就要呈现在世界眼前了。”
施罗德这篇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分析报告以其深入的分析和敏锐的洞察令巴菲特印象深刻,这换来了二人之间的友谊与相互尊重,也令施罗德成为巴菲特传记的理想撰写者。
在此之前,巴菲特从没有像现在一样花费无数时间回答一个作者的问题、与她谈话、向她讲述关于自己的妻子、儿女、朋友和生意伙伴的事情,也从没有像现在一样开放自己的资料、回忆自己的童年。施罗德在这本传记的介绍中说,巴菲特鼓励她以严苛的视角审视他的人生。“我的想法和别人的不同,爱丽丝,别用那么吹捧的口气。”巴菲特对施罗德说。
巴菲特何以成为这个时代
一个最吸引人的成功人士
他向我们证明,好人有好报。这么多年中,他待他的投资者如伙伴,为他们服务;他在身兼投资者、CEO、董事会成员、评论家、演讲者数职的过程中,一贯秉持着正直的品性。他同时还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一直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奥马哈总部工作。再没有一个词比“简单”更符合他了。
施罗德说,书名源自巴菲特的一句名言:“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坡。”在这部传记中,作者讲述了这位投资大亨如何通过投资价值被低估的公司累积大笔财富,并详述了巴菲特始于1956年的投资生涯。当时,他从四个亲戚和三个朋友那里筹得10.5万美元,创办巴菲特合伙人公司。1962年,该公司开始以每股7美元到8美元的价格购买新英格兰一家名为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纺织公司的股票。1969年以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成为巴菲特的投资工具。如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已跻身世界前列,涉足保险、家具、服装、糖果、餐饮、软饮料、地毯、电力和商务机等行业,并持有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华盛顿邮报》、富国银行以及中美洲能源公司的部分股权。
一并讲述富翁私人生活
尽管对于巴菲特迷来说,书中许多内容似乎耳熟能详,但有些则是首次披露的事情。与之前关于巴菲特的书不同,施罗德还讲述了这位亿万富翁生活中的并不太为人所知的曲折经历。
巴菲特21岁新婚之时,还要依赖妻子苏珊打点自己的生活,帮自己剪头发、购买食品,助自己与人交往。“苏珊发现,除了投资,她丈夫在其它任何方面都对自己充满怀疑,”施罗德写道,“他从未感觉到爱,依她看,他并不觉得受人喜爱。”
书中还谈及巴菲特与前妻苏珊的感情生活,特别是1977年苏珊为何离开巴菲特,搬到旧金山独居。施罗德说,随着苏珊逐渐投入社团生活而巴菲特“无情地专注于投资”,两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苏珊了解,他视工作如一种神圣的任务。”但苏珊以为,她与巴菲特都认为,只要他赚够800万至1000万美元,就会退出投资业,将部分精力转移回家庭生活中。可是,她的丈夫却丝毫没有放缓投资步伐。
1977年,苏珊到旧金山探望朋友,因喜爱当地的艺术氛围且接近朋友和在斯坦福大学读书的小儿子,她决定在当地买屋定居。迁往旧金山之后,苏珊鼓励自己的朋友艾丝翠·孟克斯去照顾巴菲特。最后,孟克斯与巴菲特同居,成为他的生活伴侣。而苏珊和巴菲特分居后许多年,直到苏珊2004年去世,两人都一直没有离婚,反而经常保持往来。2006年,巴菲特在76岁生日当天,举办了一个小型的秘密婚礼仪式,迎娶了长期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孟克斯。
据知情人士透露,巴菲特最初对书中这些关于自己第一段婚姻的内容不太高兴。不过,后来巴菲特的一名助理在一封邮件中说,巴菲特表示,他因为对书中内容不满意而减少推广支持的说法并不属实。而巴菲特也在一封信中表示:“我对这本书没有意见,希望它能畅销。书中的我比现实中的我要好,不过我愿意朝那个方向调整自己。”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