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这次华尔街金融风暴是一次成本高昂的社会性试错,必须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不断对市场创新进行监督和完善,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于知识界和媒体界,但其执行必须通过能及时反应的政府组织。
《新华航空》记者/许晖
关于华尔街金融风暴,我们需要讨论的问题已不只是这场金融风暴的原因,更应该包括金融风暴后世界经济的动向和我国经济的选择。
为此,我们专访了国内重点核心经济学期刊《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审,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杨万东,分享作为经济思想者的杨万东博士对金融风暴后世界经济走向和中国经济选择的有关思考。
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深层原因
记者:次级贷款、债务担保证券、信用违约掉期和金融衍生这一大堆金融概念,在近期关于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新闻传播中反复出现,一般读者也很难理解,您能不能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给我们介绍一下您对这次金融风暴成因的认识?
杨万东:香港电影《无间道》中有句台词:“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简单地说,这次金融风暴就是美国对其在近10年全球化经济环境中不当经济行为的一次集中偿还。
在近10年的全球化环境经济发展中,美国和中国被认为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其中美国的“贡献”在于金融创新和需求拉动,中国的贡献在于世界工厂和廉价产品的提供。
美国经济被称为“资产依赖型经济体”,美国人的资产构成是以股票和房地产增值为基础的,尽管个人收入增长一般,但美国的资产价格和房地产价格这些年却大幅度增长。美国私人消费在2007年增至国内生产总值的75%,美国市场整体消费是中国市场的4倍,而中国人口是美国人口的四倍,也就是说一个美国人的平均消费是中国人的16倍。
美国的平均家庭债务达到可支配家庭收入的133%,简单地说就是他们花的钱要比他们挣的还多。
记者:这些钱是怎么来的呢?
美国经常性项目逆差吸收了约75%的世界剩余储蓄,2006年数额就达到8110亿美元,2007年更高。说白了就是,美国依靠他们在全球化经济环境中的地位,特别是美元作为国际通用支付货币和华尔街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通过一系列纷繁复杂的金融工具和会计准则的设计,描述了一种资金只有在美国才能更快升值神话故事,吸引全世界的资金都来玩金融游戏,金融游戏的过程表现就是美国房地产价格和资产价格的持续走高,持续走高的价格又吸引来更多的资金投入游戏。
货币本质上是一种通用等价交换物,金融本质上是经济资源调控手段。
金融活动所创造的价值本质上在于金融活动对经济发展资源优化配置所带来的经济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分成,不与实体经济活动交互的金融活动,本身并不创造真正的财富。
而华尔街这些年,实质上就是以“假设”和“如果”为前提,设计了一大堆“金融创新产品”,并以令人眼花缭乱的传播手段,将这些“金融创新产品”卖给了全世界,制造出大量的金融泡沫,然后用以支撑高于“世界工厂”人均16倍的消费。
传统的金融中,你花的是你已经拥有的钱;现代的金融中,如果你现在能挣钱,你就可以现在花将来“能”挣的钱;在华尔街的金融中,美国人还可以花“假设”将来可能有的钱。
记者:这个“假设”就是美国的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会一直持续走高吗?
是的,这个“假设”就是美国的房地产和资产价格会一直会波动性地持续走高。
因为是假设,所以就可以无限放大,其中一种叫“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假设”,从2000年的8000亿美元膨胀到了2008年的60多万亿美元,比整个美国股市总市值的两倍还多。其他类似衍生金融产品的数量,到现在还无法得到一个确切的数据。
当这个“假设”被现实证明只是“假设”的时候,相信这个“假设”并购买了这个“假设”的资金,就成为了牺牲品,而整个华尔街也就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风暴,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范围、深度和强度,都类似于1929—1933年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关于这些“假设”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有关专业文章。
这次危机从实质上来说是自由放任经济理论的一次挫败,表明单纯依靠市场自我医治机制,实际上是一次成本高昂的社会性试错,必须有一种理性的力量不断对市场创新进行监督和完善,这种力量可以来自于知识界和媒体界,但其执行必须通过能及时反应的政府组织。
世界经济的走向会发生什么变化
记者:这次华尔街金融风暴对全球经济将会产生一些什么影响呢?
杨万东:一觉醒来,发现脚下站立的不再是大地而是浮冰。
做什么事都需要一个稳定衡量的尺度,美元至今仍被大多数人当作经济活动的稳定衡量尺度,今天石油价格变了,明天粮食价格变了。
金融风暴后大家才明白,变的不是石油,也不是粮食,变的是美元。
货币本质是一种等价交换物,当这种“物”变来变去的时候,特别是当有人可以任意让它变来变去,通过变让你的钱不断变少的时候,你还会用“它”当等价交换物吗?
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华尔街金融创新,在布雷登森林体系解体之后,重新确立了美元作为国际主要交换货币以及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次金融风暴使得金融资产证券化,特别是衍生化广受置疑,美元和美国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岌岌可危。
全球化经济活动中,如何确定稳定的交换衡量尺度,以及这种尺度如何规范使用又一次成为了需要讨论的问题。在这种能够稳定衡量的交换尺度确定之前,全球范围内经济交换活动都将受到影响,各国经济发展都将受到拖累,世界经济增速将放缓。
记者:具体到国家地区会是怎样的呢?
杨万东:这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分工有关,如同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自然灾害过后一样,经过华尔街金融风暴的荡涤,国际经济次序中那些人为的、浮华的、虚拟的价值都将被荡涤,而那些关乎人类基本生存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矿藏、粮食等农产品价值将真实显现,具体表现就是其价格上升,拉美、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资源富集国家会受益,但日本、欧盟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等,因其以制造业为核心竞争力,在全球产品贸易中其利益将会受损。
中国经济走向何处?
记者:中国经济的走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杨万东:中国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在这场波及全球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中,受影响和伤害相对来说是可能是较小的,这得益于前两年我们已经完成的金融体制改革和我国金融界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教训的借鉴,我国的银行和金融监管体制对金融风险的警惕性要比美国等发达国家高得多。
但受伤害较小不等于说中国金融和经济体系不需要变化,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可以主动选择变化。
记者:您是说中国金融体制的变化吗?
杨万东:是,但不仅仅是金融体制。
华尔街金融风暴后,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势必面临一场大的调整,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国际主要交换货币的形成机制和管理规范调整,像美元这样不受限制的国际主要交换货币机制必须也必然得到改造,相对应的是我们国内的金融体制和经济发展战略导向都需要做出调整。
我们以往都认为美国的金融体制是最有活力最有创新性的,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基本上也是以美国金融体制为蓝本来设计的。
这次以“次贷危机”为先导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提醒我们,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创新”必须考虑中国国情,金融企业必须设立“防火墙”,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应急处理机制,充分认识金融体系所具有的脆弱性和风险危害性,努力控制风险,应该构建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体制。
记者:而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也必须进行调整。
杨万东:我国近20年的经济发展战略实际上学习日本和韩国经济起飞时采用的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依靠极低劳动力成本和以环境、资源的牺牲为代价,依靠我们民族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但随着全球金融环境的改变以及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我们已不能,也不应该继续这种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了。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美国人“资产”的大幅度缩水,其购买力和市场需求将大幅度萎缩,欧盟和日本执行的是内部相对平衡的经济战略,它们不可能接受中国“强大”的产品生产能力对它们市场体系的冲击。
记者:而我们改革开放30年,随着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中国人民也应该享受一些经济发展的“红利”了,低劳动力成本也已经成为难以忍受的事情。
杨万东:同时,在不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下,你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轻而易举地就会化为乌有。
我们前十年拥有两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时候,石油是不到30美元一桶,我们可以买70亿桶石油,我们干了三十年拥有接近两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时候,石油变成了大约130美元一桶,我们只可以买大约140亿桶。
美元大幅度贬值,并将持续贬值的趋势使得中国用于购买美元资产的巨额外汇储备处于不断缩水的状态,相当于我们后15年的累积价值以实物计算还不如前15年累积的价值,我们辛辛苦苦积累的庞大外汇储备,转眼之间成为了国外金融资本的红利。
所以我们必须,也只能调整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导向,从出口导向转向扩大内需导向,为满足全国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生产。
其中的关键是启动和激发国民的资产和创业需求,彻底理顺市场经济所需资源的法律关系,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落实物权法和进行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大也非常关键的问题。
记者:具体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会有哪些变化呢?
杨万东:具体到老百姓的生活可能会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物价,另一个方面是理财。
美元贬值、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国外热钱的“避风”涌入,加大了国内的流动性,将拉动了国内的物价上涨,加上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的价格管制,成品油、电力、生活用水及其他管制品会保持持续的上涨压力,可能会使通胀长期化。
在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方面,购买了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应该尽早考虑避免风险的方法。
记者:难道中国经济前景会一片黯淡吗?
杨万东:不会,如果处理得当,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反而会成为中国经济又一次腾飞的机遇。
对内,我国改革三十年,农村改革基本上是只限定在土地承包责任制范围内,融入全球经济循环圈的基本上是沿海和城市经济,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还处在经济发展的前期,如果我们这次能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及时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导向,配合理顺市场经济所需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法律关系,将极大地激发国民的资产和创业需求,将城乡及沿海内地经济发展联结起来,创造出很大的内需空间,使中国经济体的规模大幅度增长。
对外,结合华尔街金融风暴后国际支付货币机制的调整,依靠强大的中国实体经济支撑和这些年形成良好的信誉,可以将人民币纳入国际支付货币形成机制,彻底改善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位置,提高话语权,为中国经济的更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
同时,这些年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国际金融操作经验,转换外汇资产类别、优化外汇资产组合以对冲风险,也已成为国家最高金融管理机构的经常性操作,我国积累的庞大外汇储备也可以在这次调整中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中国经济前景应该说是光明的。(来源:《新华航空》)
杨万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杂志副主编,经济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虚拟经济、宏观经济,20多年长期从事经济学期刊的编辑和管理工作,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参与者和观察者,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