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发行细则即将出台 上交所力推合格投资者扩容
上交所完善大宗交易平台的动作在逐步推进。
据北京某券商高层透露,十一节前,上交所曾召集8家券商分别商讨存量发行的实施和大宗交易系统合格投资者的扩容等问题,准备在今年四季度推出此业务的试点。
“上交所正在力推大宗交易市场的发展,将通过制度完善和功能创新,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入场,争取合格机构投资者数量从如今的200位左右扩大到600位,最终促使大宗交易平台功能的多样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缓解个人大非抛售压力
8月初,证监会向外界透露,将在大宗交易系统上引入“存量发行(售)机制”,但具体的实施细则一直没有出台。
在节前的研讨会上,上交所透露了存量发行的一些细节。
“存量发行实施细则已经制定完成,将于节后发布。”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发行价格的确定将采用‘询价’方式。由券商主导询价过程,向不低于10家大宗交易合格投资者询价,询价时间约为2-3天。”
至于存量发行是否须经审批,该知情人士透露,“券商完成发售方案后,仍将报证监会审批。但相较定向增发,审批周期会缩短,难度也会降低。未来可能改为备案制”。
为减轻大小非解禁对市场造成的过度冲击,监管层进行了多项政策努力。
证监会4月20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持有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股东预计未来一个月内公开出售解除限售存量股份的数量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1%的,应当通过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转让所持股份。
但现有大宗交易平台的“一对一”交易模式,使得其交易效率难以满足巨额存量大小非的需要。
“存量发行机制旨在解决交易效率低下的问题。”某沪上券商投行部总经理表示,“同时与可交换债券形成互补。”
据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申请发行可交换债的主体只能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说这一大小非减持的通道只适用于主体是法人的大小非,而主体为个人的大小非则被排除在外。而存量发行则是面向所有的大小非股东,包括个人大小非股东。
除了在短期为解决大小非减持对集合竞价系统的冲击,大宗交易系统的发行功能和询价机制也为大宗交易系统未来的功能定位提供了想象空间。
“大宗交易平台短期作用是解决大小非问题,但一旦运作良好,中长期则可以承担再融资功能——在大宗交易系统上进行快速配售和定向增发。”上交所某中层透露。
受定向增发先审批后询价然后发行的流程限制,今年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方案在获批后,却因二级市场价格跌破增发价格而不得不推迟,或因超过6个月而导致发行失败。
“现在的设想是,大宗交易平台上完成再融资由审批制度向备案制度转变的过程。定向增发的流程将变为先在大宗交易市场询价并完成发行,同时向监管部门备案即可。这将避免审批时间过长导致的发行价格不合理。”上述人士表示。
“合格投资者年底至600家”
上交所设想中大宗交易平台各项新功能的发挥,都需要有足够多的市场参与者。
上交所4月24日发布的《大宗交易系统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业务操作指引》,提出大宗交易系统业务的直接参与者必须为合格投资者,并规定上证所会员及具有上证所交易权的相关机构,可直接取得合格投资者资格。其他机构经上证所会员推荐,可申请成为合格投资者。
随后上交所专门发出《关于积极申请成为大宗交易系统合格投资者的通知》,鼓励有条件的投资者积极参与。
在上交所的积极推动下,截至目前共有约200家机构成为大宗交易系统的合格投资者。但这一规模显然未达到上交所的预期。
“截至2008年底,大宗交易合格投资者的数量争取增至600家。同时上交所鼓励参会券商积极推荐优质的投资机构。”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除了发挥大宗交易平台各项新功能的考虑,上交所鼓励机构积极参与大宗交易市场还另有深意。
上交所总经理张育军此前曾表示,目前股票市场仍然是一个散户市场,随着股权分制改革的推进,其局限性越发明显,今年大小非解禁对市场形成的较大冲击就是明显的表现。
“大宗交易市场的定位是一个机构市场,通过推进大宗交易市场的发展将改善投资者结构,推动股市向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方向转变。”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