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瑞法 上海报道
2008年中国国庆长假刚过,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清水空调本部副本部长青山贡就匆匆从日本赶到上海,他是来接替今年已经63岁的上海日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简称日立家电、SHHA)原总经理河本祯三职务的。
“这是一次正常的工作调动,河本目前已经超龄服役。他卸任后将继续留在公司,担任首席顾问。”日立家电的一位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
国庆节之前,日立家电已将这个信息告知了关系单位,在告知函中,青山贡表示:“中国家电业的激烈竞争使公司处在严峻的形势中,我将秉承公司方针与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努力扩大事业的发展。”
然而,对青山贡来说,此时被派来中国显然不是一件好差事,他将面临亏损、独资乏力、合资困局等一系列问题。
亏损泥潭
目前中国的家电业尤其是空调业早已冷风飕飕。受国内消费不振、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今年夏天,中国空调市场已经提前过冬——销售滑落,利润下降。如今,2008空调年度已经过去,但整个空调业的库存却高达数千万台。尤其令中国家电企业不寒而栗的是,全球经济危机正在逼近,近几年主要靠出口拉动的销售增长模式受到极大挑战。
而中国家电市场的激烈竞争更使青山贡感到形势的严峻。
成立于1910年的日立,正在准备迎接它即将到来的100岁生日。经过98年的发展,如今日立集团已发展成为由934家控股子公司(日本国内450家、日本以外地区484家)和165家非控股子公司(日本国内79家、日本以外地区86家),总计1100家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其事业内容涉及7个部门,产品橱窗琳琅满目:电子和电力设备、轧钢成套设备、气象探测计算机、电梯、彩电、空调、洗衣机等等。
日立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日本大企业之一,早在1972年,它就开始为中国提供成套设备。1994年,日立(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目前日立在中国拥有100多家集团企业,涉及电力电机、电子设备、家用电器和信息通信等领域。然而,中国市民对日立的了解,主要还是来自于它那些直接与消费者见面的彩电、空调和洗衣机等产品。
1981年,日立在福州成立了福日电视机有限公司,这也是中国家电领域最早建立的合资企业之一,日立因此名声大噪,并赚得盆满钵满。
1994年,日立家用电器株式会社与上海家用空调器总厂合资成立了公司,注册资本4867万美元,日立和上海家用空调器总厂分别持有60%和40%的股份。1998年12月,上海家用空调器总厂将持有的全部股权转让给了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日立家电成立头几年,也曾取得不俗业绩,日立空调与夏普空调、三菱空调一起,被誉为上海家电市场空调三甲。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本土空调企业异军突起,近两年,美的和格力空调的年产销量已突破千万台大关。但十多年来,日立空调却仍然在原地踏步,年产销量一直在30多万台徘徊。而按照中国空调行业通行的说法,空调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至少要达到年产100万台。
4年前, 时任日立(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中西宏明曾向媒体坦承:“日立的家电业务近十年间的确不是发展得很好,原因主要是电视机、洗衣机、空调这些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对我们造成重创。”
为了扭转业绩下滑的局面,日立方面可谓煞费苦心。早在2002年4月,日立就将其在上海的两家合资企业——主营空调器的日立家电有限公司和主营洗衣机的日立电化机器有限公司合二而一,组建成了新的上海日立家电有限公司。合并后,新公司的股东和持股比例保持不变,投资总额增加到了7580万美元,两个公司的营销渠道重新进行了整合。
但合并后的新公司并没有焕发青春,企业持续亏损。2004年底,日方更换了日立家电的总经理,河本祯三走马上任,日立家电却颓势依旧,除2005年微利外,近两年仍未走出亏损的泥潭。就在这内外交困的节骨眼上,青山贡接任了日立家电总经理的职务。
独资受阻
虽然青山贡表示“将尽绵薄之力全身心致力于公司的发展”,但他能否带领日立家电走出困境,现不得而知。日立家电的一位员工说:“我们都期待着。”
事实上,在河本执掌日立家电这几年,他也曾想方设法扭转日立家电的颓势。为了使公司的经营更贴近市场,他对公司的销售组织结构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以营业为领头羊、前方带动后方的经营构架,同时扩大了产品经营范围和领域,日立进口产品在中国的销售获得了许可,使日立家电的整体业绩快速提高,2005年,日立家电成功扭亏。
“对于日立曾一度出现市场表现低迷的现象,我们一直在反省。”2007年12月,河本曾在某公开场合表示:“技术一直是我们的优势,但怎样把这一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我们需要认真考虑。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市场投放不同的产品,进一步提升日立品牌的形象。我们的目标是今后提高变频机种等节能产品的比率。”
河本的决策收到了成效。日立家电的一位员工对记者说:“今年我们的空调虽然只销售30多万套,但由于我们不再卖大众化的产品,变频空调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销售质量和利润也提高了。”
但河本另一项决策的推进却并不顺利。2005年,河本祯三上任不久,他就提出要将合资企业独资的意见。据在中国空调业内有影响力的《空调商情》杂志主编艾国回忆:“那时我见过他,他提出要向松下学习,独资化,产销剥离。”
2006年初,日立和上海电气经友好协商决定分手。“日方认为,如果独资,企业能发展得更好。”2006年10月26日,上海电气的一位中层干部曾向记者如是解释。
而上海电气也早有退出合资企业之意。“空调不是我们的强项,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我们选择了退出。”上海电气的另一位干部说。
2006年10月13日,日立家电的管理层向员工们公布了控股股东要将日立家电独资的决定,同时宣布,因丹巴路厂区土地已被上海市和普陀区政府列入拆迁、征用规划,工厂将要整体搬迁到浦东金桥开发区。殊料,此举却因员工的安置和补偿问题而引起工人们的强烈反响,大多数工人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他们三五成群地围聚在一起,群情激愤地扎堆议论,工厂的4条生产线一度陷于瘫痪。
“我们并不反对独资和搬迁,但工人如何处置?工厂独资也好,搬迁也好,要把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但现在是把我们放在最后一位。”日立家电的多位员工当时对记者表示不满。
事实上,这是日立家电的员工对企业长期停滞不前所积聚不满的一次集中爆发。员工们抱怨,合资公司成立已经12年,但一线员工的工资待遇却一直徘徊不前。“刚合资时,我们工资1200多元,现在才1100元。”为此他们希望能在上海电气国有股权转让时获得补偿。
工人们的举动引起了日立家电投资双方的高度关注,上海电气集团专门成立的工作组随即进驻了日立家电,听取职工对股权转让的意见。日方也迅速将合资工厂发生的情况报告给了日本总部。同年10月26日,河本祯三签署《总经理通告》,郑重宣布:“鉴于SHHA的现状,并根据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中日投资双方在协商之后决定,继续现在的合资合同。”
去年12月,河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感叹:“由于SHHA工厂搬迁过程中而带来的相关问题造成了一些内部的混乱,尤其是由于工厂搬迁,从8-10月份只能停止生产,这期间带来的影响很大。”
合资困局
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日立家电依旧维持着合资的状况。日立家电的一位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上海电气退出一事)现在还没有完全定下来。”
而维持现状显然并非日立的本意。
进入21世纪以来,“独资”已成为包括日立在内的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一项基本策略。就在日立家电与日立电化合并的同时,它已从同样走下坡路的福日电视机公司撤退,组建了新的独资公司——日立数字影像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它在安徽芜湖建立的空调器生产企业则完全以独资的面目出现。“独资对日立家电的发展有利。”艾国说,“它可以减少股东间的摩擦,提高效率;日方也可以更多、更放心地投入。”
艾国认为,日立家电之所以在中国市场长期徘徊不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有问题。“日本人、中国人相互钳制,日方不太放心中方。”
据艾国介绍,同样是上海电气与日本企业——三菱电机合资的公司,同样是空调产品,三菱的市场表现却令人刮目相看。“它今年卖了50多万套,价格不低。它为什么做得好?因为中国人在操盘,位置不是很高,但很有实权,能够说了算。”
另一位长期关注日资企业发展的人士则认为,在日立集团内部同样存在着体制问题。“他们派到日立家电的总经理年纪都大了,青山贡也已50多岁,到中国任职带有照顾性质,所以他们是求稳为主,跟中国国有企业的干部一样,缺乏励精图治的精神。”
这位人士的判断是否会一语成谶,现人们不得而知。如今人们关心的是,青山贡上任后,他是否会促进并加速日立家电独资的步伐?如果日立家电坚持走合资的道路,他有什么锦囊妙计能使日立家电柳暗花明?
在河本执掌日立家电时期,他已促成上海工厂与芜湖工厂实现了一体化经营。河本认为:“芜湖日立在出口欧洲和日本方面有一定经验,上海日立在柜机生产上有独特优势,两者一体化运营将是恢复日立品牌形象的机会。”
然而,由于日立空调的市场主要在上海,它的市场角色现在仅仅是一个地方品牌,它的销售业绩和企业形象要想较大改观,绝非一日之功。而日立洗衣机目前也以外销为主,在中国市场寥寥无几,日立家电的洗衣机如果要想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有所作为,也需进行大的战略调整。
与河本已在中国摸爬滚打了十多年不同,青山贡长期在日本工作,他对中国市场和企业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尚需时日,因此人们相信,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他仍将维持合资企业的现状,不会大刀阔斧地对日立家电进行改革。
“如果他想做得好,还得按市场规律办事,应该把最好的技术拿到中国来,选择最了解中国市场的操盘手。”艾国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