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星期天,早上8点30分。
环球资源(NASDAQ:GSOL)董事SarahBenecke已经站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正门的登记接待处,忐忑地等待着世界各地“买家”的到来。
一天前,当Sarah宣布本届“环球资源电子产品及零件采购交易会”为环球资源历年“最大规模的一次”时,她心里很庆幸,2900个展位已全部售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早在去年就预计出去了,网上预登记出席的全球买家也达到了2万个。
尽管如此,最近两周以来越陷越深的华尔街金融风暴,令环球资源此次交易会能否成功举办变数骤增。“我也不能确定,过去几天加重的金融危机是否会让一些买家取消行程。”Sarah告诉记者,“我也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买家)会来,这要等四天展会结束后我才能告诉你。”而她认为,到会买家的多寡,直接决定了一个以出口导向型展会的成功与否。
9点30分,Sarah与公司展览部总经理黄谭伟一道,密切注意着登记处肤色各异的人流。约半小时过去了,登记处开始排起了约有50人规模的队伍,并以缓慢的速度逐渐拉长人龙。
“如果说没受影响,那是骗你。”黄谭伟说,“从今年早上到会的买家数量看,应该说是达到了我们中等预期,我们希望后面几天会有更好表现。”
而正在展览馆中焦急守候买家的深圳市亿丰数码电子制造有限公司程先生就远远没有这么乐观:“我感觉,今天早上来的买家肯定会比往年少很多。”他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大家就已感到冬天的寒冷,今年十月的全球金融风暴则给“冬天”再裹上了一层霜冻。
随着十月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加剧,更多中国本土厂商开始意识到,这场冬天的实质,开始从对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原材料及人力成本的上升等问题的担忧,直接转向了对外部需求及定单下降的深刻忧虑。
抗冬能力分流 “现在恶劣的形势应该是直接影响到了公司的生存。”东莞市祺葳电子有限公司一位销售负责人Edwardc对记者说,受去年以来汇率、原材料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做好了“过冬”的打算,包括收缩开支,以及适当裁员。但是下半年形势继续恶化,“定单比上半年减少了,最近我们南美的客户因为北美金融问题也取消了定单。”他表示说,公司目前还是只能一再控制成本,以期熬过冬天。
东莞祺葳电子是一家典型的中国本土中小型电子产品制造商:一百余人的规模,产品以相对单一的音响设备为主。受经济不景气的刺激,祺葳目前正在寻求转型,向“更高端一点的产品方向走”,但又苦于目前国内紧缩的金融政策对中小企业借款的制约,如此内外夹击,给公司的“转型”增加了障碍。
“过去20年,这些(大陆)企业太顺了,他们都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冬天,风险意识不够。”80年代中期即加入环球资源负责招展工作的黄谭伟总结说,这是他从业以来第二次遭遇展览业的“寒冬”。而与上世纪90年代初爆发的亚洲电子业寒流不同的是,当时受影响的主要是第一批在大陆投资设厂并经香港“中转”出口的港台商,而这一次影响力和波及面要大许多。
严冬袭来,冷暖自知。而崛起于上世纪70年代的港台电子厂商,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新兴的中国大陆电子厂商,有着明显的温差:
来自中国台湾忆扬资讯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陈碧云告诉记者,尽管忆扬的主产品——记忆卡的市场均价已经下降了30%,而忆扬前三季的销售额只降了10%。“我们欧洲市场占了30%,它一波动我们受的影响就比较大。”陈碧云说,但是她依旧能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我们在发展中地区和国家市场还不错,比如中东市场的需求一直就比较旺盛。”
而把公司主体设在深圳的另一家台湾电子厂商负责人唐先生则告诉记者,公司今年销售额及利润尚能保持相对良好的态势,因为公司早几年就开始从OEM逐步向自有品牌的转型。“上半年OEM定单下降了40%,但我们自有品牌的销售是上升的。”据唐先生介绍。
唐所在的公司以代工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连接件及相关配套组件起家,近年开始以“Opt”的自有品牌开始与Iphone展开合作,销售针对苹果公司产品的相关配件。随着Iphone在全球的热卖,“Opt”也随之热销。
“经济环境不好并不代表没有市场,好产品和有创意的产品还是有需求。”唐先生说,未来公司的战略是继续保持一定比例的OEM业务,“因为与国际厂商的合作,给他们做代工还可以继续学到很多东西”;而与此同时,加大投入设计与创新,以提高公司的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因为“既然学到了这些东西,为什么我们自己不能做呢?”
“Opt”的转型路径,代表了大多数有“阅历”的港台电子厂商的真实处境: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逐步向上游走,向更创新、价值更高的中高端市场转型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在国际市场的议价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都比较高。因为经历过上世纪多次经济衰退的港台商们,起步更早,转型也更快,在同样价格条件下,产品的功能、品质也都更经得起采购商的考验。
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