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终于开始冲击到实体经济,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的颓势表现让标准普尔的分析师做出了其都有可能面临申请破产保护境地的预测,《纽约时报》甚至发布了通用和克莱斯勒两家公司讨论合并的消息。在这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面前,对资金需求庞大的汽车产业可能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
刚刚过去的9月份汽车销售数字也印证了人们的猜测,高企的油价和日益紧缩的流动性使得美国汽车市场总体销量下滑26%,同样,欧洲和日本汽车市场也是一片萧瑟,人们对未来汽车市场的盈利预期也一降再降。基于这样的形势,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公司也不得不下调了2009年的销售目标。一时间,全球各大车企的减产和裁员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全球化之下的中国汽车市场似乎也无法做到“独善其身”,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肯定将重创中国的汽车出口,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最初的表现将会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出口疲软,而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势必也会影响到中国对俄罗斯、中东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出口。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出口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将在这一非常时期变得格外脆弱。
相比较外部市场的萎靡,国内的汽车销售状况虽可称得上是一枝独秀,但经过纵向比较我们会发现,今年中国汽车的销售势头出现了下滑,很多厂商时间过半,任务却未过半。展望今年的第四个季度,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悲观情绪也传染到中国的消费者身上,专家们判断这将导致国内汽车市场购买力也出现萎缩。因此,把中国市场称为全球汽车厂商的救命稻草未免有些不适当。
虽然全球汽车产业的寒冬已不可避免,但危机有时也意味着转机,1973年的石油危机迫使汽车产业发展出了更为节油的小型车,而此次危机也许会在大量厂家、经销商倒闭的阵痛中,出现再一次的技术突破,比如当下方兴未艾的新型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以及电动汽车也许就此而“一飞冲天”。1973年的危机造就了日本的汽车公司成功实现突围,而中国的汽车公司是否也具有将历史重演的本领呢?(韩哲) (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佟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