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芳艳 上海报道
正在加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上海高度关注次贷危机的影响。为了评估次贷危机的影响,10月11日,上海金融工作委员会邀请国内知名的金融专家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内部讨论。
而在10月15日的上海金融论坛上,上海金融工委副书记吴建融透露,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吸取美国金融危机教训,但在风险可控条件下,不能放慢发展脚步。
对于时下热门的金融混业走向,吴建融表示,上海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没有时间表。此前上海进行国有资产整合,外界认为上海国际集团将被打造成上海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吴表示,上海国际集团本质上是一个地方国资投资金融的专业化投资公司,并非金融控股公司,这个定位上海市政府没有变过。
金融中心建设脚步不放缓
吴建融透露,从他们内部讨论分析的结论来看,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从市场来看,主要是因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过度供应带来的灾难,一旦金融业对实体经济供应过度,就导致了泡沫,而泡沫必有破灭的一天。
而从给监管角度来看,过度供应演变为严重的金融危机与监管缺失、风控环节出现失误有关。
“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短期看对中国影响可控,但长期看,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和未来金融业模式选择和金融中心建设影响较大。”吴建融认为,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会进一步转移到实体经济,导致需求下降,这会影响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不过目前还看不清楚。
但他同时表示,中国与美国处在“两端”,与美国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过度供应相比,中国金融业包括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相对于经济发展的实体需求,依然处于短缺状态。金融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
而在发展过程中,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必须要吸取美国教训,金融业发展包括衍生品发展决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需求,走金融业自娱自乐的发展模式。金融业所有金融工具创新、市场体系的完善都要建立在实体经济的需求上。信用和杠杆放大的倍数要在风险可控和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他表示在发展了近20年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需要进一步“筹划”。
现在正在做的是继续争取国家支持。吴表示,1992年十四大上海国际金融新建设作为国家战略写进了十四大报告,此后金融中心建设飞快发展,这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上海希望中央对上海做新的战略高度定位和部署,而这个希望也即将实现。今年以来中央对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提出新的要求,并作重要部署。
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努力,上海人大正在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环境建设的立法,上海政府研究制定并准备出台推动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的政策。同时围绕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如金融人才,上海政府都在酝酿措施,不久将出台。同时对土地规划还在进一步深化,为金融业发展腾出足够的空间,例如上海黄浦区政府最近宣布外滩一条街南部开发将定位为金融业发展。上海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还准备把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同时,吴建融表示,上海在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和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高的优势下,将在新的领域和功能上进行突破,比如建立离岸市场。
金融混业更加谨慎
次贷危机也对金融混业提出了思考。
国内平安集团、光大集团等具备混业经营的雏形。手中掌握了较多上海金融资产的上海国际集团,近几年亦提出要打造金融控股公司,尽管目前还只是与上海国资经营公司进行了金融资产的整合。
但次贷危机使得各方对金融混业的放开更为谨慎。
吴建融表示,上海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没有时间表。上海国际集团本质上是一个地方国资投资金融的专业化投资公司,并非金融控股公司,这个定位上海市政府没有变过。
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则表示,混业经营放开至少要两个条件,首先金融机构本身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此轮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危机,正是自由主义过剩。而中国对此一直比较审慎甚至是保守的。
其次是很现实的问题,监管上是否适应混业经营,监管手段和工具是否充分做好准备,监管体系是否能高效运行。
“美国五大投行剩下两家,最后也是向银行控股转型,而从监管角度来看,过度强化混业经营后,监管本身准备不充分,也会对市场带来破坏。”阎庆民说。
|
·谢国忠:把股票分给百姓 |
·苏小和 |经济学家距政府太近很危险 |
·徐昌生 |是谁害了规划局长? |
·文贯中 |农民为什么比城里人穷? |
·王东京 |为保八争来吵去意义不大 |
·童大焕 |免费医疗是个乌托邦 |
·卢德之 |企业家正成长 没有被教坏 |
·郑风田 |全球化是金融危机罪魁祸首? |
·曹建海 |中国经济深陷高房价死局 |
·叶楚华 |中国敞开肚皮吃美国债没错 |
热点标签:杭萧钢构 蓝筹股 年报 内参 黑马 潜力股 个股 牛股 大盘 赚钱 庄家 操盘手 散户 板块 私募 利好 股评